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PPT

玉米地老虎 地老虎老龄幼虫 地老虎成虫 (1)地老虎:又称地蚕、土蚕、切根虫 危害特点:地老虎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危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三龄后夜间活动频繁,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增强。 农业防治: 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铲除杂草。 药剂防治: 1、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或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升拌种子350~500千克。 2、对4龄以上的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升左右,喷在60千克炒香的米糠或麦麸上搅拌均匀即成。每亩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或傍晚每亩地放60~80张泡桐树叶,老叶比嫩叶好,翌晨可在叶下诱到地老虎1~6龄幼虫。或用40%毒死蜱400~500喷在玉米苗上。 即将孵化的虫卵 玉米螟各种不同形态 ⑵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 危害特点: 心叶被咬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即是玉米螟为害。蛀入果穗后咬食籽粒并造成腐烂。幼虫云白色,背面带粉红色、青灰色或灰褐色,头褐色,有黑点。蛹褐色,胸部背面略有脊起,化蛹在寄主茎内,有薄茧。 农业防治: 越冬期防治。4月底以前把玉米杆、穗轴作为燃料燃烧或作饲料加工粉碎。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目 录 一、玉米大小斑病 二、玉米锈病 三、玉米粗缩病 四、玉米茎腐病 五、 目 录 知识目标: 了解玉米主要病害的种类 理解常见玉米病害的识别要点 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的防治玉米病害 玉米病害 各种病毒病 玉米病害 叶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全株性病害 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 茎腐病 (一)症状 1、玉米大斑病 2、玉米小斑病 一、玉米大小斑病 1、玉米大斑病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2、玉米小斑病 7~8月份的温度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在25℃以上,又遇多雨多露则发病重。其他与玉米大斑病相似。 (三)发病条件 (五)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必扑尔,以及世高、退菌特、百菌清等。 二、玉米锈病 (一)症状 至今已报道的玉米锈病有3种,分别为玉米普通锈病、玉米南方锈病和玉米热带锈病。我国目前只有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两种。 (二)病原 (三)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 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 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 (四)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3)推广玉米种包衣技术 (4)药剂防治 重病区要在发病始期或夏秋玉米苗期开始喷药。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连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等进行喷雾,一般可间隔7-10天连喷2-3次即可。若喷后24小时内遇雨,应当在雨停后补喷。  三、玉米粗缩病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5~6叶期表现症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及侧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又称脉突;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有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 发病晚或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 (一)症 状 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 粒体球形。 寄主范围广, 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 MDRV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二)病原与传播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