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方案 (PPTminimizer)PPT
*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播种机具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播种机具 * 3、灌水覆膜机具 针对玉米苗期干旱,研发了灌水覆膜机,用于玉米播种后的灌水覆膜作业。 特征:采用铧式犁替代圆盘犁,覆膜效果好;作业效率为50米/分钟; 4、收割机具 * 根据1.6米的行宽,与河南农业大学和郑州三中收获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收获机。 小麦收割机 * 研制了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收获机 YSC214C型小麦联合收割机 根据带状复合种植宽行的要求,筛选出适合收获带状套种的小麦联合收割机 通过蛋白提取、裂解、双向电泳条件筛选,构建了首张大豆茎秆双向电泳图谱。 D16 C103 E19 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探明了大豆茎干耐荫抗倒机制 (1)耐荫性高效鉴定方法 发明带状复种品种耐荫性高效鉴定方法。 收集了西南地区500余份大豆,并对其基本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进行了测定。 在同一块地里同时进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套种试验,根据耐荫系数大小将大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耐荫性强弱进行鉴定。 3、大豆耐荫抗倒技术 * (2)耐荫抗倒品种筛选 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对西南区36分大豆材料进行的耐荫抗倒筛选。获得了南豆12、贡选1号两个典型的耐荫抗倒材料。 Not sensitive sensitive A:耐荫抗倒品种 B:不耐荫抗倒品种 3、大豆耐荫抗倒技术 * (3)烯效唑干拌种提高大豆耐荫抗倒性 以贡选1号为材料,采用6个药剂量干拌种处理,0mg/kg (B1)、2.0mg/kg (B2)、4.0mg/kg (B3)、6.0mg/kg (B4)、8.0mg/kg (B5)、10.0mg/kg (B6) ,在玉豆套作系统中,研究大豆的倒伏情况。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7。 * (4)磷钾配合施用提高大豆综合抗倒指数,增强抗倒力 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随施钾量的增加,大豆植株茎秆抗倒指数增加。 在合理供磷水平(P2O5 0~17 kg·ha-1)下,增施钾肥有利于降低套作大豆倒伏率,但过高的供磷水平(P2O5 25.5 kg·ha-1)则表现相反。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7。 处理 K0 K1 K2 K3 Average P0 116.32 121.45 131.17 134.91 125.96 P1 119.88 130.53 136.16 150.32 134.22 P2 121.37 136.02 142.94 159.52 139.96 P3 111.80 132.67 133.22 132.61 127.58 Average 117.34 130.17 135.87 144.34 - * 三、养分循环与施肥技术 * 1、氮素营养 总共32页 氮转移:玉豆复合系统中,玉米转入多,转出少;玉薯复合系统中,玉米转入少,转出多。 转移路径 氮素转移的量 (mg/pot) 氮转移占总吸氮量的比例(%) 麦/玉/豆 麦/玉/薯 麦/玉/豆 麦/玉/薯 小麦向玉米转移 111.529 - 7.536 - 玉米向小麦转移 124.681 115.921 10.638 9.908 玉米向大豆(甘薯)转移 9.210 12.785 0.459 1.379 大豆(甘薯)向玉米转移 203.673 121.785 14.353 10.098 采用 15N稀释标记和15N叶片富积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两种体系的氮转移规律。(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9): 3170-3178;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27(2): 167-172) * 总共32页 氮素竞争:玉薯复合系统中,玉米处于劣势;玉豆复合系统中,玉米处于优势。 种植系统 Cropping systems 年份 Years LER Awc Acs NCRwc NCRcs 小麦/玉米/大豆wheat/maize/soybean 2006-2007 1.96 -0.73 0.67 1.03 1.06 2007-2008 1.78 -0.31 0.23 0.91 1.36 小麦/玉米/甘薯 wheat/maize/sweet potato 2006-2007 1.99 -0.43 0.37 1.19 0.9 2007-2008 1.82 -0.15 0.02 1.05 0.96 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竞争与补偿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9): 3170-3178; 核农学报, 2009,23(2):320-326。 * 总共32页 根际微生态效应:玉豆复合增加了细菌群落多样性 采用根系分隔、大田试验和DGGE 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微生态效应。 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