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尼拉,日与夜的混血之城
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马尼拉人自己的眼里,这个城市的夜是从罗哈斯大道日落时分开始的,看着热带烈日自头顶渐渐坠入马尼拉湾,碧绿如翡翠般的海水、行驶于日落大道的车辆和驻立岸边静赏落日的游人也慢慢被镀上一层美丽的金黄色,此时人会跟着这个城市自有的律动陷入一种夜袭前的说得清又说不清的情绪中……
日光下的混搭
GIGI挎着她的小手包带着我在马尼拉的老城里慢慢地走,这个快五十岁的菲律宾女人已经有些微微发胖,皮肤黝黑,头发厚密,一副地道的本地人模样,可以想象年轻的时候应该很好看。GIGI的英语算得上流利,还是可以听出一股“Targlish”的味道,时不常会把当地的“他伽禄语”加进去,特别是她有点着急和烦心的时候,但总得来说她身上有着菲律宾女人很勤奋很温良很本色的一面。
上午的马尼拉城一切都看得很真切很真实:老城里旅游景点熙来攘往的人群,教堂古老外墙上布满的苔藓,那条横贯整个城市,自东向西注入马尼拉湾的帕西格河,以及被称为“小马尼拉市”的沿河两岸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所有这些都让这个城市显得既喧嚣又宁静,既繁华又没落,既勤劳又慵懒,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可能性,有点美、又有点野性。
天主教已成为菲律宾人信仰最广泛的宗教,遍布城乡的古老教堂是天主教深入菲律宾人精神生活的象征。GIGI指指不远的一处教堂,说当年自己的婚礼就在那里举行,平日的她经常会在老城里来来往往,这会儿停下来看看那座见证了自己婚姻的建筑,半眯着眼睛说似乎可以时光倒转30年呢。我问她,当时你是心嘴合一地说了IDO吗?她抿着嘴笑而不答。现在,定时去教堂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些也是多数马尼拉乃至菲律宾人的生活常态。
GIGI的朋友,60岁的雷斯多巴就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每天早上6点半钟,他准时从家里出发,到马尼拉郊外的拉斯皮纳斯(Las Pinas)天主教堂上班。他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身材瘦小但神采奕奕。身为教堂竹风琴的演奏者和老师,他50年前就在这里学习风琴演奏,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还将资助他的那些得意门生到奥地利深造。除此之外,在教堂举行的庆典、结婚等仪式也需要他主持,所以他经常忙得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
拉斯皮纳斯教堂建于1762年,保留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用竹管制作的大型管风琴,有3米多宽,由714根口径不同的竹管组成,最大的竹管长达2.44米,直径12.7厘米。竹风琴就嵌在教堂高大的墙壁里,到1821年制作完成共花了8年时间。它不仅是西班牙殖民历史的写照,也是菲律宾音乐艺术现存的象征之一。100多年过去了,其间经历多次地震、台风和战争的考验,1973年还被运到德国修缮,仍旧完好如初,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
西班牙人在这里呆了近400年,美国人帮助菲律宾人赶走了西班牙殖民者,但却取而代之,一呆也有50年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对菲律宾50年统治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西班牙人。这两个远隔重洋、相距万里的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和有趣的异同之处。菲律宾至少有数十万个家庭与美国有关联,他们的家人或亲友要么在美国定居、生活,要么在美国打工、学习。美国在菲律宾独立前后100多年的时间里,对菲律宾的影响从草根阶层就开始了,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吉普尼(jeepney)的名字来自吉普(jeep),因为这种车子的雏形就是美国的军用吉普车。据说最早的吉普尼就是用美军留下来的吉普车改造而成,菲律宾人把吉普车的车斗加长,把车斗的后部打开,作为乘客上车的入口,然后开到街上拉载客人。到今天,美国人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当年的吉普车可能早已经成了古董,但是吉普尼却已经成了城市里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同时,未见得有其他更合理的原因,最初的那种车型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形式除了更加精美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因为吉普尼都是私人拥有的,所以每辆车的图案和色调都不相同。走在马尼拉的大街上,任你眼目所及,不会有一辆车的图案是一样的。就拿起名来说吧,每辆吉普尼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或者就是主人的名字。比如,“堵车的家伙”、“生于6月”、“为基督的夫妇”、“美妙”、“感谢上帝”、“爱乔伊丝#8226;安”等等,真是让你感到了菲律宾人对生活的乐观热情的态度。
恐怕没人能够统计出到底马尼拉市有多少辆吉普尼,市政当局对它们的限制比较少,税征的也并不很多。不过每辆吉普尼还是有自己固定的运载线路的,线路就写在车子的侧面,主人如果要更改线路,首先要改掉写在上面的字。乘客招手就可以上车,到了目的地,他们只需要用手敲敲铁皮车顶,司机就知道有人要下车了,很自然就停下来等着人下去。
入夜,吉普尼们也都“休息”了,三三两两地停在路边。走近些,才发现这些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