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秸秆还田对活性脲酶的研究PPT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的研究;1:麦玉秸秆还田田间试验设计;
如图所示,在不施用氮磷钾肥的条件下,在小麦生长发育阶段,从小麦出苗期至小麦抽穗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而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处理明显高于不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从小麦拔节期到小麦抽穗期再到小麦灌浆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处理T4比处理T1的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4.70%、31.98%和221.49%。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脲酶活性。还田作物秸秆的降解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并且增加了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使得土壤脲酶活性增强。;
如图所示,在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在施用氮磷钾肥的条件下,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的土壤脲酶活性要明显高于不对土壤进行秸秆还田土壤的脲酶的活性,在小麦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表现尤为明显。其中小麦的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处理T5比处理T2的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95.21%、84.53%、50.58%和52.60%。由于秸秆还田的效应,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后期(灌浆期)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
如图所示,两个处理都施用氮磷钾肥和都进行了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T6进行小麦秸秆的还田而处理T2不进行小麦秸秆的还田。表明,处理T6脲酶的活性高于处理T2的脲酶活性,表明在施肥的条件下,上一年度的小麦秸秆还田对促进土壤脲酶的活性仍起较大作用。;
如图所示,处理T5进行施氮磷钾肥,并且同时进行小麦玉米秸秆的还田,而处理T1不施氮磷钾肥,也不进行小麦玉米的秸秆还田。由图可以看出,处理T5的脲酶活性比处理T1的脲酶活性整体上略有提高。理论上来讲,处理T5的脲酶活性应该比处理T1的脲酶活性高出很多,分析的原因可能是:施入处理T5的土壤的氮肥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而作物又不能及时利用这些分解产物,会导致尿素的分解产物氨的损失,所以处理T5的土壤脲酶活性不比处理T1的土壤脲酶活性要高出很多。因此现在有一些肥料增效剂就是尿酶抑制剂,它可以适当延长这个过程,使尿??不至于太快转化,提高尿素氮肥的利用率。;(1)作物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由于增加了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使得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
(2)土壤脲酶活性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具有阶段性变化规律。在小麦生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不断增加,从抽穗期至灌浆期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在玉米生长阶段,土壤脲酶活性先增加,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降低至最小,而后其活性增加,到玉米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又有所降低。
(3)在不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小麦开花期秸秆还田的土壤转化酶活性要比不还田的土壤转化酶活性略高。在不进行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氮磷钾肥后的土壤转化酶活性高于不施用处理。秸秆还田配合施氮磷钾肥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
(4)综上所述,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进行不同处理中的脲酶活性来看,施肥的处理比不施肥的处理的脲酶活性要高,秸秆还田的处理比秸秆不还田的处理的脲酶活性要高。
;
Thank 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