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其他鱼类养殖PPT
美国是罗非鱼最大的消费市场,2010年罗非鱼进口总量中72%来自中国,主要是冻罗非鱼片,接下来是台湾、印尼和厄尔瓜多。拉丁美洲的厄尔瓜多、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是新鲜罗非鱼片的主要供货国。 3、进出口贸易 罗非鱼亚洲主产国中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其罗非鱼产品主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 台湾罗非鱼的出口量增长较慢,而在品质方面下了功夫,出口价值增长较快。 欧洲市场罗非鱼的消费量不多,在2010年进口量仅1万多吨,其中近90%来自中国。 莫桑比克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台湾“吴郭鱼”原种保育馆 罗非鱼保育柜 条冻罗非鱼 冻罗非鱼片 二、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罗非鱼体型侧扁,体披栉鳞,侧线分上下两段。 鳍较大,背鳍有15枚以上的硬棘、软条8-12条,腹鳍硬棘1条、软条5条,臀鳍硬棘3条、软条9-11条,尾鳍后缘平截,略呈弧形不分叉。 体色因种类、环境及其生殖腺发育状况而有不同,有的体表和鳍上呈现黑色斑点或条纹。 (二)生活习性 1、栖息:在水体中、下层 2、温度:是一种热带鱼,生存适温范围在14-38℃,最适水温24-35℃。莫桑比克罗非鱼在水温<12℃会冻死,其他种类的罗非鱼耐低温能力较强,<9℃才开始死亡。 3、溶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较强,D.O降至1.5-2毫克/升时仍能正常生长,降至1.0-1.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07-0.28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4、盐度:为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半咸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驯化后可在海水中生活。 5、生长: 罗非鱼生长速度快,特别是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 雌雄个体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一般雄鱼生长比雌鱼几乎快一倍。 罗非鱼的寿命一般为5-7年,以第一年生长最快。 全长3-5cm的红罗非鱼鱼种,饲养3个月,平均体重可达150克,其中最大的250克,最小的也有100克。 (三)食性 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成鱼的食物种类很多,各种藻类、嫩草、有机碎屑、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都是摄食对象,也能摄食人工饲料。 (四)、繁殖习性 1、特点:罗非鱼具有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繁殖力强,有亲鱼护卵、护幼的特点,繁殖条件要求低,在各种水体中都能自然繁殖。 2、性成熟年龄:罗非鱼的性成熟年龄随各地年均气温而异。在长江流域莫桑比克罗非鱼仅3个月,尼罗罗非鱼6个月,奥利亚罗非鱼9个月。 3、雌雄鉴别:性成熟后的成鱼在繁殖季节雌雄鱼有明显的体色差别,雄鱼一般有美丽的婚姻色。不仅如此雌雄鱼的生殖器外形也不同,雌鱼生殖突上有3个孔(前孔:肛门,中孔:生殖孔,后孔:排尿孔),雄鱼仅两个孔(前孔:肛门,后孔:生殖孔)。 4、繁殖季节和类型:分批产卵类型的鱼类,2-6次/年,长江流域一般5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每次产卵时间间融为15-30天。罗非鱼的产卵量因种类和大小而异,一般莫桑比克罗非鱼产卵量较多,体长18-23cm,体重250-300克的雌鱼可产约2000粒卵,而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只能产1157-1647粒。 5、繁殖行为 罗非鱼繁殖时要求水温在20℃以上,一般雄鱼先成熟。雄鱼成熟后先挖窝,并在窝中等待雌鱼,雌鱼成熟后将卵产在窝内,并立即含入口中,之后雄鱼排精,雌鱼随之将精液也吸入口中,使精、卵结合。受精卵在雌鱼口腔中发育,在水温25-30℃时需4-5天可孵化出鱼苗,出膜后的幼鱼仍留在雌鱼口内,直至卵黄囊消失、有游泳能力时才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三、养殖品种 1、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 1988年湖南湘湖渔场引进尼罗罗非鱼,1992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尼罗罗非鱼,1994年上海水产大学引进 (称吉富鱼)。 养殖优势:个体大,生长快,体色好,规格整齐,抗寒能力较强,起捕率可达70%以上,自交雄鱼占70-75%,与奥利亚罗非鱼杂交雄性率达85-90%。 特征:身体一般呈黄棕色,并随环境和季节而有一定的变化。体侧有9条黑色横条纹,尾鳍上有8条垂直的黑色条纹。臀鳍和尾鳍的边缘呈微红色。 莫桑比克罗非鱼 奥尼罗非鱼 2、奥利亚罗非鱼 也叫金色罗非鱼、蓝罗非鱼、紫金彩鲷等,1983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奥利亚罗非鱼。此鱼引入中国后通过选育,育成了纯种的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雄性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它与尼罗罗非鱼杂交产生奥尼杂交鱼,逐渐替代尼罗罗非鱼,成为主要养殖对象。 形态特征:与尼罗罗非鱼的差异;1、体色:它的体色随年龄而加深,从青紫色带金色光彩,而转为紫褐,2、尾鳍条纹:奥利亚罗非鱼为紫色不垂直的点状条纹,尼罗罗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