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20世纪的泰国印度人
一、印度人迁移泰国的历史背景及人口分布
泰国究竟有多少印度人?泰国官方对此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1981年印度驻泰国大使馆估计有20000名印度人在泰国。生活在泰国的印度人主要分布在普吉岛(Phuket)、清迈(Chiang Mai)和曼谷(Bangkok),其他城市像北部的清莱(Chiang Rai)、南邦(Lampang)和南部的帕塔亚(Phatthaya)等也分布有少量印度人。其中居住在曼谷的印度人数量最多,约占泰国印度人总数的3/4。
印度人大批移居泰国始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时大都是男子先独自一人前往泰国,待可以立足之后再把妻子接来。他们先迁到泰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其中大部分人再逐渐从这些中、小城市迁到曼谷。许多印度人在家乡由于失业、遭受干旱导致庄稼歉收等原因而非常贫困,这是他们历经艰辛从遥远的家乡辗转迁徙到泰国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迁往泰国的印度人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成功,也吸引着更多的印度人迁居泰国。也有少部分人是由于遭到政治压迫、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等原因而迁居泰国的。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印度人迁徙到泰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从水路前往泰国的印度人,先从当时由英国人统治的旁遮普(Punjab)地区迁徙到印度北部的其他地方,然后迁徙到加尔各答(Calcutta),从那里乘船到槟榔屿(Penang/Pulau Pinang)或新加坡,再乘火车到泰国。当时印度人前往泰国大多是走水路。从陆路迁往泰国的印度人须经过缅甸,他们一般是先到仰光(Yangon),再经由毛淡棉(Mawlamyine)到泰国的边境城镇夜速(Mae Sot,今名为湄索),经达府(Tak)乘船沿湄南河(Mae Nam Menam,又名昭披耶河,MaeNam Chao Phraya)到曼谷湾沿岸地区;也有人从仰光向北先到缅甸掸邦的东枝(Taunggyi),然后向东到大其力(Tachilek),再由大其力到泰国边境城镇夜柿(Mae Sai,今名为湄赛),由此前往清迈,不过走这条路的人很少。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前往泰国的大多数印度人先从加尔各答乘飞机到曼谷,再从曼谷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印度人从泰国返回印度则是先从曼谷乘飞机到加尔各答,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到故乡。
根据在泰印度人所使用的语言大致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几类:讲旁遮普语的旁遮普人(Punjabs)、讲印地语的北方邦人(Uttar Pradeshis)、讲泰米尔语的泰米尔人(Tamils)、讲孟加拉语的孟加拉人(Bengalis)、讲信德语的信德人(Sindhis)和讲乌尔都语的巴基斯坦人(Pakistanis)等。
最早来到泰国的印度人是泰米尔人,他们先是来到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再迁移到泰国南部的普吉岛。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操印地语的北方邦人来到泰国。二战前,讲印地语的北方邦人是泰国印度人中的最大群体,但是二战后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孟加拉人移居泰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大都从事服务业。在泰国,讲普什图语的印度人来自英属印度西北部的白沙瓦(Peshawar,今属于巴基斯坦)地区,他们主要是伊斯兰教徒,居住在泰国北部的清迈及其附近乡村。1947年,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属于巴基斯坦的西旁遮普的锡克教徒被迫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举家迁入属于印度的东旁遮普、德里(Delhi)、孟买(Mumbai)、坎普尔(Kfmpur)等地,而在泰国有亲戚的很多锡克教徒则直接迁往泰国。1947年、1948年旁遮普人向泰国移民的高潮,再加上自然出生的人口,使泰国的旁遮普人的数量激增,成为二战后泰国印度人中最大的群体。
根据宗教信仰可以将旁遮普人分为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生活在泰国的旁遮普人大部分来自古杰兰瓦拉(Gujranwala)、锡亚尔科特(Sialkot)、谢胡布尔(Shekhflpura),这些地方现在都属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
泰国印度人中的锡克教徒(以下称锡克人)人口众多,其数量超过泰国印度人其他群体人口之和。生活在泰国南部的锡克人大都来自印、巴分治后属于印度的旁遮普邦。锡克人移居泰国始于19世纪后期。第一个迁居泰国的锡克人名叫克帕兰?麦登,他于1884,年来到泰国,以后他又从印度带来几名亲戚,这些亲戚又以同样的方式带来更多的锡克人。到20世纪初,在泰国曼谷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商业贸易的锡克人群体。
除曼谷外,在泰国其他地方也有锡克人生活。二战前,在普吉岛有一百多名锡克人,他们大多来自旁遮普西部地区;清迈大约有20家锡克人,他们大都来自印、巴分治后属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另外乌汶(Ubon)有20家锡克人,乌隆(Udon)有3家锡克人,孔敬(Kh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