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伦布拉格 多彩的戈壁秘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敖伦布拉格 多彩的戈壁秘境   双峰骆驼回来了         呼和浩特飞往乌海的班机上,我透过舷窗以鸟的视角俯瞰着机翼下的大地,茫茫戈壁滩上,一条河流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泛着雪亮的光泽蜿蜒着身躯,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明确的水源出现在这片沙砾遍野的土地上。有鳞纹波折的黄色地带,就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在我的脑海里,骆驼是和沙漠紧密相连的。本世纪初,一张名为《沙漠行舟》的图片被以30万元的高价卖出,至此,国内的图片库里响起了驼铃声声,也就在同一时期,有着骆驼故乡美誉的――阿拉善,双峰骆驼的总量由25万峰骤减至不足6万峰,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态骆驼变成了视觉上的“观赏骆驼”。当沙尘暴肆虐横扫千里之时,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阿拉善,但此时的阿拉善似乎被冠以了――沙尘暴的故乡之名。   阿拉善是内蒙最西端的一个盟,由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三旗组成,边线与宁夏、甘肃和蒙古国接壤。这里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天苍苍,野茫茫,但却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致。以往的岁月,骆驼是这里最常见的动物,也是帮助人类穿越戈壁、沙漠的最佳伙伴。当陆地运输由汽车担任主角开始,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逐渐退出运输舞台;当现代加工技术逐渐提高羊绒经济价值时,马可波罗称赞“世界上最好的驼毛”的阿拉善骆驼,却失去了往日的身价,迫使许多牧养骆驼的牧民改养了山羊。盲目增加畜牧量和移民的不断进入,使得这块土地不堪重负,生态链断接,草原沙化日趋严重。   阿拉善的骆驼之所以出名,在于它的历史功绩。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授命督办新疆军务,他特意在阿拉善设立军饷台,雇佣大量的阿拉善骆驼运送从宁夏等地筹措的粮草,翻越贺兰山,穿过茫茫戈壁和沙漠,到达新疆边防,稳定戍边军队,维护国家疆土统一。   清代,阿拉善骆驼还担负着贺兰山盐场运盐外出的重任。每到冬季,孤寂寒冷的贺兰山有成千上万峰骆驼从阿拉善云集而来,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一直响到来年春季。据说,西藏和平解放,修建青藏公路时,又有3000多峰阿拉善骆驼加入到筑路大军之中,千峰骆驼列队行走在苍莽高原,那将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也许我们如今很难用实景复原千峰骆驼行军的画面,可我还是在电影里目睹了骆驼那高大,傲视沙漠的身影。   我对阿拉善双峰骆驼最直接的印象来自于影片《图雅的婚事》,据说那峰骆驼是2005年那达慕上的冠军,随后它被影片导演选中,成了后来电影中的“明星骆驼”。当我身处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时,一心想亲眼见见阿拉善的骆驼,在牧民苏都的帮助下,我们去了距镇48千米的梭梭林。      巴根那一家是查干德日斯嘎查养驼人家之一,目前养有130峰骆驼,算是嘎查(相当于村)里牧养最多的。今年46岁的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这里放牧,目睹了牧场环境的极度变化。他说:“上世纪60年代,仅这一个嘎查就有700多骆驼,到了90年代初,只有180峰左右了,羊绒价格高于驼绒,许多牧民家都改养了山羊。我家一直坚持养骆驼,那时也只有60峰。随着牧羊数量的增加和人为的滥砍伐,牧场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沙生植物中的梭梭、碱柴、红柳是骆驼的主要食物。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说,骆驼吃食梭梭时,只咬去叶子,这促使梭梭的根部发育,起到了保护土壤的作用。根部的发达还可以使得梭梭寄生出名贵中药材肉苁蓉,挖取苁蓉是牧民的另一项经济收入。巴根那指着前方告诉我,如今的牧场都分户承包了,这片梭梭林是他家承包的,这个季节骆驼一般不用圈养,每天上午9点左右,骆驼会分批回来饮水,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后,晚上它们就在林子里。   巴根那家的骆驼圈是用干枯的梭梭枝干堆圈的,我问哪来这么多梭梭柴?他说:“这些都是在林子里放牧时看到枯死的梭梭捡回来的,牧民从来不会去毁坏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世世代代如此。”的确,发生在巴根那家的一则事实,令我对牧民肃然起敬。   巴根那家有一辆北京吉普车,平日停放在车库,每到春季,许多燕子会来车库屋顶搭窝,库内的车子却为自家养的猫提供了扑捉燕子的平台,为了保护燕子,巴根那就将车子停在露天地里,风沙和烈日无疑对汽车损害极大,但一家人却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为了自然坏境的和谐,他们宁可这样做。   探访敖伦布拉格的梭梭林,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巴根那说,2001年后,这里牧养的骆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从一份资料上也看到,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与此同时,政府也对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治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牧民养驼业实行免税,对企业投资治沙给予全力支持。有数据显示,2005年后至今,阿拉善骆驼从2003年不足6万峰,逐年回升至8万峰。据说,一度消失的野骆驼如今也在阿拉善戈壁、沙漠中出现。随行的苏都告诉我,我们去的梭梭林有50万亩已被永业集团圈网保护,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阿拉善依然会成为双峰骆驼生息繁衍的家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