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达拉宫的守望者
布达拉宫广场
我早就听人说起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处长强巴格桑。
强巴格桑个子高高大大的,显得十分魁梧。他父母去世较早,7岁到17岁一直在寺庙里生活,没有上过学。参加工作后一直放电影,他的好多知识和汉话就是从电影里学来的。
1989年10月12日,布达拉宫第一期工程开始维修,强巴格桑从电影公司被借调到布达拉宫管理处,搞专家接待工作,在布宫一呆就是两年。1991年,有关部门下令,正式调强巴去管理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当时的他是极不情愿的。一是家人非常反对,因为布达拉宫是个全世界注目的地方,文物成千上万都没登记造册,随便哪一件,都是价值连城,这些文物来不得一星半点的闪失。他的孩子甚至说:“如果将来我们家日子过好了,没准人家会认为是从布宫偷了什么回来。”二来他自己当时的工作是在自治区电影公司放电影,拿强巴的话说:“我很喜欢放电影,那时觉得放电影的工作比管理布达拉宫好,放电影很赚钱嘛,别人都求着我们。而布达拉宫银行账面上只有7780元,还欠着9000多元电费。要是去布宫,感觉就像叫花子,老得问别人要钱。”但是不管愿意不愿意,任命最后还是下来了。从正式任命那天起,强巴在布达拉宫工作已经16个年头了。这16年来,他睁大眼睛,犹如一只尽职尽责的猎犬,紧紧地看守着布达拉宫。把文物一件一件地登记造册,上报国家文物局。亲自守在布达拉宫的维修现场,一点都不敢马虎,即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他的足迹遍布布宫的每一个角落。
布达拉宫后山的白塔和转经轮
说真的,别看我们生活在拉萨,但对布达拉宫的高度还是望而生畏的,去找他的那天,我几乎走不到20步就要停下来喘一阵。布达拉宫的青石板路虽说可以行车,但为了保护文物,强巴上任后,下令所有的车辆不准进宫,工作人员包括他自己,也和游客一样往上爬!想想吧,一个60多岁的老头,每天都要从下面爬到上面来,真让人服了他!
在进布宫主楼前的院坝处,有个长长的门洞,一级一级的青石板慢慢升高。我走到那里时,双腿软得实在走不动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我休息够了,才跟着一个背着土的阿佳(大姐)慢慢遛达上去。听阿佳说,她们有200多个人,都是从拉萨周边来的,在布宫打阿嘎。布宫是土木建筑,过去的墙和屋顶都是用特殊的土和小石头夯的,藏语叫阿嘎。打阿嘎时,用一木质器具,一下一下的拍打。拍打时,还随着节奏唱歌。
我进了院子,胡乱拍了些照片便开始找处长的办公室。管理处的办公室还真不好找,从左边的小门进去,有一道窄窄的木梯,一个小伙子告诉我处长办公室在下面。一看那黑洞洞的楼梯口我就害怕。已经累得半死爬上来了,又得直溜溜的往下,等会儿上来咋办哩?
我咬咬牙还是慢慢下去了。说咬咬牙绝不是吹,布宫的楼梯都有些奇特,全是又窄又陡。
我先找到强巴处长的办会室,里面没人,几个阿佳正在试藏装,说是新做的工作服。我又到副处长的办公室,掀开厚厚的帘子就看到一张熟悉的脸,布宫管理处副处长旺多,笑咪咪的一个中年人,叫我进去坐。这时突然冒出一个大嗓门:“小丫头,你今天也来了?快进来,喝个茶!”我仔细一看,是强巴格桑,布达拉宫的掌门人。他穿了一身迷彩服,脚上登双胶鞋,满身尘土,捧着茶杯背着光站在柱子旁边,眼睛笑成一条细缝。
这老头变成这样,我一时之间还真没认出他来。
看到他老人家,我原本“嘣嘣”乱跳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毕竟,在这个黑乎乎的地方,他是我最熟悉的人。我们闲聊了几句,我便缠着要他带我去看地垄。
地垄是什么呢?
布达拉宫是建在山上的,建筑地面不是水平的,北边高,南边低。当初修建时,为了防止建筑下滑,底下就打了很多像井一样的深坑,相当于地基。上面建筑修起来后,下面的井就密封起来,一点痕迹都没有。说起最初发现地垄,还是很巧的事儿。当时强巴和管理处的另一位副处长带着川大考古的学生、木匠、石匠等,想查出布宫到底有多少房子。正一个房子一个房子的清点,无意间发现红宫下面有一个窗户和一道门全都是堵死的。老头当时还以为找到了藏宝贝的地方,高兴坏了,迫不及待地把这个门打开,想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宝贝。好嘛,这一打开,就发现了24条地垄,为布达拉宫的第二次维修找到了关健的“着手点”。
布达拉宫每个房间的地垄都是独立的,要一一找到它们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不可能把每间殿堂的地面都挖了吧,这就得靠老布宫人的经验了。强巴说,现在已经找到了一部分,还在继续寻找。不敢说全部找到,但90%还是有把握的。
修复布达拉宫壁画
我们行走在那些没开放的黑房间里,因正在维修,到处是石头和泥土。老人家打着个小手电,脚步轻快,那感觉,就像行走在他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