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PPT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园艺08 第一组:张小勤 成思程 蒋惜惜 岳琳 范婷 任欢 植物病害调查 1.木瓜梨锈病 6.八角金盘疮痂病 2.桂花叶枯病 7.山茶褐斑穿孔病 3.樟树炭疽病 8.竹丛枝病 4.杜鹃灰斑病 9.万寿菊灰霉病 5.竹竿锈病 10.桂花枯斑病 1.木瓜梨锈病 症状描述:在木瓜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表皮下,孔口外露。 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外壁有长刺状突起,锈子器内生有很多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 病原:担子菌亚门胶柄锈属真菌。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锈子器长简形,丛生于叶背面。锈孢子近圆形,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胞。冬孢子双胞,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小梗,顶端生一担子孢子。 发病规律: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幼叶:叶片被害后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 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病菌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次年3月,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成黄色胶块,并散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为害,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腔,但不再侵染梨树,5、6月间再借风力传播到桧柏上完成其生活史。 症状描述: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病原: 病原菌为Phyllosticta?osmanthicola?Trin.,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近坏形,有孔口,直径100-150微米。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单胞,无色,大小为6.0-9.5*1.8-2.5微米。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左右。在广州,病害发生多在7-11月。盆栽场所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时,或植株生长衰弱时都会病重。病害在经冬后的老叶上发生较多。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加强培育管理。盆栽桂花要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冬季还应清除病落叶,以养活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初期可喷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3.樟树炭疽病 症状描述: 嫩枝上病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下陷,大小不一。初紫褐色,后变黑褐色。以后病斑汇合,枝条变黑枯死。叶片和果实上病斑圆形,后扩展或汇合成不规则形,暗褐色至黑色。感病嫩叶皱缩,变形。在潮湿环境下,嫩枝和叶片病斑上常可看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春夏之交,病斑中有时可产生子囊壳。 病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 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盘黑褐色,生于叶表皮或枝干皮层下,后突破外露,大小166×36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到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14.4-19.6×4.4-5.5微米。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22-25℃,13℃开始活动,低于12℃或高于38℃时不萌发。 病菌的有性世代子囊壳球形或扁球形,大小88.6-119.1×72.0-110.8微米,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或梭形,无色稍弯曲,排成两列。 。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病株枝梢或脱落的病枝、叶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上升到18℃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时,飘落在枝、叶上的孢子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植株组织细胞内,10天左右就会出现病害症状。每年的发病期5-10月,以7-9月最严重。雨日长、雨水多、温度高、台风频繁的年份病害扩展迅速,最易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动画专业毕业设计 教学大纲.pdf VIP
- T∕CPIA 0074-2024 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规范.pdf
- 氢气储罐风险评估报告.docx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查房PPT.pptx VIP
- 一氧化氮检测仪产品技术要求美好创亿医疗.pdf
- 2025年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GB50500-201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2024年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关系》92分(试卷).pdf VIP
- 《GB/T 23444-2024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