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弘圭山古墓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理喜洲弘圭山古墓群   大理市名镇喜洲有座名扬遐迩的弘圭山,弘圭山古名红冠山,位于大理苍山十九峰北端的五台峰之麓,五台峰有五台,红冠山为五台峰的第一台,坐西朝东,延伸在美丽的喜洲坝子之中,和誉称“小上海”的喜洲毗连,再东就是烟波浩瀚的洱海。喜洲是历史名镇,也是白族的发祥地之一,自汉代开始,白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大理古代文明灿烂的历史。《隋史》记载,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派谴行军总管史万岁征云南,平定云南民族叛乱,史万岁在滇西征战中,就在喜洲筑城以居,之后,史称喜洲为“史城”,从此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史籍之中。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国的六世祖南诏王异牟寻继位后,于此建行都,更名“大厘城”,经营至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迁都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以西苍山中和峰麓),仍派重兵镇守此城,作为防御吐蕃(今西藏)入侵的重要军事城镇。以后一直作为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10大城镇之一的史保存下来。晚清和民国,因为民族工商业相当发达,有全国著名的董氏、严氏、尹氏、杨氏等四大商帮,资本主义工商业兴旺发达,被誉称“小上海”,更名为喜洲。喜洲历来“邑落人众”,物华天宝,人丁兴旺。大理苍山五台峰麓的弘圭山就是喜洲有史以来的白族墓葬的风水宝地,山中埋葬着从古代至近现代的数万座古墓葬,是大理白族人类的活化石。   弘圭山古墓葬始于何时,谁也说不清,因为史籍没有记载,只有山中不断出土的古墓,说明它的历史非常久远,而且古墓数量之多,令考古工作者望而惊叹不已。山中的古墓群是文物的宝库,经历代盗墓破坏,特别是经过1958年农业大跃进运动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破坏,古墓群的碑文和墓冢大都面目全非,仅存数以万计的残堆和砖石残碑。从被盗挖的残迹来看,古墓葬群有数层,一层叠压着一层,地下的葬具未被盗掘的大多保存完好,并不时有珍贵的文物出土,每当出土一件文物,都要轰动考古界,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按历史朝代来看,越下层古墓葬越古,历史也越久,葬具也大都保存完好。其葬式种类大致可分为棺葬和火葬两种类型。其中棺葬又分为宋代以前的砖室棺葬墓,此类砖室棺葬墓规模大,气势宏伟,一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又有单室和双室两种,反映古代墓主的身世地位。墓室多呈长方形,用青砖和条石、块石砌筑,棺就放置其中,上用石板封闭。室和棺中有众多的玉、铜等动物随葬品,是稀世之物。再是明代晚期以后的砖室棺葬墓,无墓道和甬道,只有墓室,用砖石砌筑。砖室棺葬墓都有墓碑,宋以前的墓碑经历代盗墓破坏,早毁,碑形、内容不得而知,只有出土之后才得知。明代(包括明代)以后的墓碑,在地上或地下还可四处见到。另一大类型是大量的火葬墓,据史籍记载,大理实行火葬的起止时间是唐代至明代中期,唐代,南诏实行火葬,从宋代开始,大理国因为崇奉佛教中的密宗,受佛教的影响,也改棺葬为火葬。弘圭山的火葬墓,从出土的情况来看,葬具有银、铜、陶等火葬罐,制作精美,上有12属相、佛像、莲花等多种图案。目前尚未发现金质的火葬罐出土,如有出土,根据唐代樊绰《云南志》“南诏家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的记载,可以判断为是南诏王族或大理国王族的火葬墓,时间当为唐宋时期。从已出土的火葬罐来看,罐内为死者的骨灰,骨灰罐上贴有金箔,并上书红色梵咒文字,陪葬物多为海贝、铜钱等物品,富贵者有金、银、玉等器物。弘圭山已出土的火葬墓区还有墓幢、墓碑,雕刻制作艺术十分精湛,墓碑用梵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和雕刻,其中还有诸多的白文碑,所谓白文碑,即用汉字记白语,独具地方民族特色。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石钟键在西南联大就读时,曾于1942年暑假专程赴大理喜洲弘圭山访碑,当他看到满山遍野都是梵文碑和白文碑时,不禁发出“民族瑰宝”的赞叹,连续几天繁忙地工作,一共抄录和拓录了150多通碑文。就碑文所涉及的时间,多数都从唐代迄于明代;所涉及的空间范围,除中原外,涉及北至吐蕃,西北至印度,西南至越南等国家;所涉及的史实,多为正史所不载。石钟键回校后,将所调查采录的弘圭山古碑文汇辑成《大理喜洲访碑记》一书,由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专刊油印出版,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此书为我们今天研究弘圭山的古墓葬和白族古代的葬俗,保存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之后,西南联大还有郑天挺、曾昭抡等教授专门赴大理喜洲弘圭山进行过实地考察,使弘圭山古墓群声名远播国内外。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又在喜洲弘圭山发现和出土了蜀汉时期至宋代时期的古墓葬多座。2002年3月间,当地人民群众在弘圭山取土,出土了三国时期的一座砖室古墓,砖上的铭文为“延熙十年”。“延熙十年”是蜀国后主刘禅的年号,为公元247年,说明当时大理归属蜀国。1988年12月和1989年1月,大理州文管所和大理市博物馆在弘圭山麓的文阁村和凤阳村发掘清理了两座西晋时的单室砖室墓,墓砖上烧印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