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的选举制度
民国时期的选举制度 (二)北洋政府的选举制度 民国北京政府有第一届、第二届国会选举及类似的立法机关(如约法会议等)的选举,总统、副总统选举,地方自治机关、地方议会的选举。 1.选民占人口的比例:第一届国会采取限制选举制度,除一般的年龄限制外,有财产、受教育程度等限制,特别是妇女没有选举权,使选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不高。 2.政党在选举的竞选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采取复式选举和大区域制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举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宣布实施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理论, 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 一切国家法律、法规均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中央政治会议制定, 交由国民政府公布。此时虽然重申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权宪法”的建国思想, 但是在此期间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法律的本质, 都是坚持党治, 实行“以党治国”。此时南京政府选举主要包括包括国民会议选举, 制宪国民大会选举、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选举、行宪后立法院和监察院选举,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的部分省议员也曾通过选举产生。 新中国选举制度发展历程 (一)1949 ——共同纲领 由于当时普选的条件尚不成熟,则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中央人民政府暂时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在这一期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省市县区乡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产生要经过三个程序,一是分配代表名额,二是按规定名额和时间通过选举,选派邀请等方式产生代表,三是必须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查确认后代表资格方才有效在选举方式上均采取举手表决方式。 (二)1953——第一部选举法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 1953 年颁布了第一部选举法,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 对全国与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与原则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1953 年选举法, 1953 年3 月到1954 年8 月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主的普选。 这部选举法共分10 章66 条,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原则,组织机构,选举方式和程序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代表名额选举经费违反行为的制裁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 《选举法》 是在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基于当时特定的政治原因, 1953 年选举法确定了“有限的普遍选举”原则。《选举法》分两章详细规定了各级人大代表 名额, 农村与城市,汉族与少数民族每一代表代表不同的人口比例, 因而也开创了“不平等投票”的立法先例, 如第二十条规定, 各省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 按人口每八十万人选代表一人;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 按人口每十万人选代表一人。 1953 年《选举法》的意义在于将普选的政治承诺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落实, 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法律化, 为顺利开展初次的全国性大规模普选, 也为以后的选举法律制度.确立了法律基础。 新中国选举制度发展历程 1979—新选举法诞生——预选制度 1978年的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的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组织和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代表的选举、撤换和质询权等。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79选举法。 79选举法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了县,根据规定, 无论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 都应实行差额选举。 1979 年的选举法还赋予了选民和代表提名代表候选人的权利,规定任何选民或者代表, 有三人以上附议, 就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同时还规定不管任何党派组织,都可以用各种方式宣传候选人。 1979 年修订选举法时, 对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做了具体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不超过三千五百人,名额的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情况决定。 1979 年选举法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中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规定了预选的方式: 如果所提候选人名额过多, 可以进行预选, 根据较多数选民(或代表)的意见, 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新中国选举制度发展历程 1982年—选举法增加补选代表的规定 修改后的选举法将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方式改为: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党派, 团体或者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还增加了对代表资格终止情况下补选代表的规定,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 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缺额另行补选。 同时,修改后的选举法增加规定: 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