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认识焦虑障碍.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焦虑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焦虑障碍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1、焦虑的心理原因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刘云云  1.1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Libido)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这时他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认为焦虑是危险的信号,是自我(ego)的功能。与此相对应弗洛伊德把焦虑也分为三种: 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症性焦虑;③道德性焦虑。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合理的一面表现在:第一,他认识到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二,他已认识到焦虑的发生有认知的参与。  其不合理的一面表现在:第一,他始终认为焦虑是由本能过程决定的。第二,他认为焦虑是由于机能组织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看法,并没有揭示出焦虑产生的真正本质。  1.2 霍妮的焦虑理论  凯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批判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认为社会矛盾倾向是个体内心冲突的文化基础,也是个体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  霍妮的焦虑理论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从社会文化当中探究焦虑的根源。当然,霍妮的焦虑理论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于社会文化因素对焦虑所起作用的认识是不彻底的。第二,霍妮对焦虑的心理机制的认识有简单化的倾向。  1.3 沙利文的焦虑理论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yy Stack Sullivan,1892~949)从人际关系入手,阐述了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根源,既克服了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又克服了霍妮将社会文化简单化的倾向。沙利文认为焦虑的根源在于社会性刺激的威胁作用,影响到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心时,就产生了焦虑。  沙利文对焦虑的认识确有其深刻的地方,表现在:第一,他明确指出焦虑的根源在于社会性刺激的威胁作用。第二,明确了自尊这一因素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第三,克服了霍妮消解人际关系的丰富性,弱化社会文化作用的倾向。  但沙利文对焦虑发生过程的认识也有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他忽视了认知评价这一因素在焦虑发生中的作用。  1.4 雅各布森的焦虑理论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说,认为个体的自主性受到损害是焦虑的原因,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从她的焦虑理论之中可得到如下启示:第一,焦虑的产生是由于自我不能采用自己喜爱的行为方式。第二,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因素。雅各布森理论的不足之处有:仍然认为焦虑是一种本能释放,明显受到弗洛伊德早期焦虑理论的影响;第二,对焦虑发生机制的认识仍停留在弗洛伊德心理玄学的阶段,没有什么新突破。  1.5 小结:焦虑源于对自尊的威胁  综上所述,如果要对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进行概括的话,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焦虑是由于个体预料到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以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应付则是由认知评价决定的。  2、焦虑障碍的病因(心理社会因素)  目前一般认为,焦虑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  3、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  经过长期的争论后,现在已经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生物学在焦虑障碍的发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  自1980年代以来,焦虑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心理疗法,如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都可以用于治疗焦虑障碍。  3.1 治疗关系  罗杰斯认为治疗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的影响远远大于治疗技术的作用,而治疗者的主观态度影响着治疗关系的质量。1957年罗杰斯提出了人格建设性改变的6项条件。后来他的学生将其进一步归纳为3条,这3个条件都体现于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态度。  3.1.1 共情(同感理解)  共情是治疗者体认来访者的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共情的态度和理解可以从两方面表示出来:①非语言行为(身体姿势、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与来访者的目光接触);②言语交流。  3.1.2 真诚一致  真诚:治疗者的真诚。要求治疗者在治疗关系得范围内,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的人。罗杰斯认为“真诚导致信任”。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