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史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明清文学史讲义

元明清文学史 元代文学 第一章 概说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元代历史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算起,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止,共计八十九年的历史。但蒙古汗国于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就已经建立,并于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进入金首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占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灭金,占有淮河以北地区。此后与南宋对峙四十五年。所以实际上元代文学应从灭金讲起,共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 一、社会状况 元代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对抗的局面,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一部分,归宣政院管辖,蒙古高原西北地区成为岭北行省,与中央有更密切的关系。元朝地域辽阔,各民族联系密切,中外往来也较以前频繁,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对后代有很大影响,那种把元代看成一团漆黑的观点是错误的。 (一)忽必烈遵用汉法 蒙古汗国建立时,处于早期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依靠军事征服占有广袤的国土。但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军事行政的联合也不稳固。到忽必烈时期转变为封建制王国,但在一些方面似存在奴隶制残余。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他广事招揽中原人才,采取符合中原封建经济基础的政策。后来他在即位诏书中,更明确提出要“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即其政策依从祖宗的规矩和唐宋的定制。建年号为中统,后又改为至元,并于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元。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大都为首都。至元十六年,统一全国。元朝政府“遵用汉法”,其政治体制和政策,仍是继承唐宋而有所发展。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行政,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统治中国近半世纪,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祖国的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功绩是显著的。 (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蒙古灭金战争过程中杀戳和掳掠人口严重。战后,蒙古贵族也不知农业的重要性,曾占领一部分农田为牧场。对占领区视为皇族共有的公产,分封给诸王贵族领有,称“投下”(汤沐邑)。这种汤沐邑和北方汉人军阀占据的地方,实际上都是小王国。经济一度受到严重破坏。随着蒙古贵族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元世祖忽必烈对农业逐渐重视,他曾多次颁布诸王贵族不得因田猎践踏田亩和改田亩为牧场的禁令,采取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兴修水利方面也取得显著的成绩。政府刊行《农桑辑要》,颁发各地,这些措施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很大作用。 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适应蒙古贵族的消费和官府的需要,手工业也有所发展。江浙一带的棉丝织业,茶叶轻工业、瓷器、冶炼、造纸和印刷业都很发达。又加上海运和漕运的沟通,商业也很繁盛,国内外贸易规模都较前扩大。城市经济在宋、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马哥孛罗行纪》记载当时大都的情况,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处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又说“娼妓为数亦伙,计有二万有余。”南宋灭亡后,杭州的繁华仍不弱于作为南宋首都时的状况。关汉卿当时写的《杭州景》套曲中说:“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辏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此外,汴梁、平阳(今临汾)、中定(今济南)、东平直定(今正定),彰德(今安阳)、大名、太原,京兆(今西安)、苏州、温州、泉州、广州等地,工商业都很繁盛,为杂剧和南戏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文化也得到发展 忽必烈为了稳定统治,标榜文治,设学校,建宫制,征召著名儒士。窝阔台在灭金战争进行时就曾命修孔庙。元世祖更在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设立孔庙。理学也得到发展,理学家姚枢、窦默、许衡等都官居要位。这说明儒家思想仍据统治地位。但是由于受到大动乱和习惯游牧经济的蒙古贵族的冲击,元代的社会思想也呈现出某种混乱状况。蒙古统治者运用各种宗教来麻痹各族人民的思想。在中原地区仍以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大。佛教以禅宗最盛行,道教在北方为全真教,在南方为正一教。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在元代文学作品中均有明显的反映。在元朝严酷的统治下,抨击暴君酷吏的进步思想也有突出的表现。邓牧在《伯牙琴》的《君道》、《吏道》中说:“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貌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侮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又说:“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并认为“夺其食,不得不怒;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