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多食性害虫
第八章 多食性害虫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老虎类 第一节 地老虎类 一、分布与为害 幼虫为害特点 二、主要种类介绍 (一)发生规律 (一)发生规律 (二)主要习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黏虫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又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色虫、麦蚕等,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和为害 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有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6~40毫米。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二)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二)形态特征 蛹长约19毫米;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三)发生规律及习性 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年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 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厘米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土1℃,幼虫7.7土1.3℃,蛹12.0土0.5℃,成虫产卵9.0土0.8℃;整个生活史为9.6土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 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 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 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 第四节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 1. 寄主与分布 2. 为害 3. 生活史 4. 习性--成虫习性 5. 发生条件 6.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 (2)生物防治 (3)物理防治 (4)化学防治 (4)化学防治 形态特征:1 龄若虫体长约0.29 mm,长椭圆形,2龄约0.37 mm,3 龄约0.51 mm,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 形态特征:4 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mm,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va porariorum 分布很广,但主要为害区在北方。 寄主植物210种,包括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等蔬菜,以及观赏植物、药材及果树等。主要为害黄瓜、菜豆、茄子、辣椒、番茄、冬瓜等。 以成、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刺吸汁液,使被害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 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大大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传播病毒病。 世代数 温室内一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 越冬 在加温温室或保护地栽培时,各虫态均可安全越冬并继续为害和繁殖。在野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时成活率较低。。 年发生动态 翌年春季和初夏通过菜苗移栽传带向室外扩散。露地以近温室的蔬菜、花卉在8~9月 受害严重。10月下旬向温室迁移为害或越冬。 3. 生活史 成虫习性 -成虫对不同蔬菜的选择性差异大。 -成虫有选择嫩叶叶背群居和产卵的习性,造成 各虫态在植株上特殊的垂直分布规律:上不嫩叶为卵,中上部位黑卵、中下部为初孵若虫,再下大龄若虫,最下部为蛹和成虫。 成虫习性 -两性生殖产雌虫,孤雌生殖产雄虫。卵散产或 排列呈环状,300-600粒/雌。 -对黄色有趋性,对银白色有负趋性。 -飞翔力弱,向外扩散慢。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