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法与疗程 3.小剂量替代疗法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后及原发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一般维持量,氢化可的松10-20mg/d 4. 隔日疗法: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性,将一日或两日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 5.局部应用:用于皮肤病眼病,可用氢化考的松及泼尼松龙等 掌握: 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禁忌症。 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方法。 第31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 *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左右各一。 肾上腺包括中央部的髓质和周围部的皮质两个部分,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是两种内分泌腺。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激素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都是儿茶酚胺类激素。 * *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分为三层:自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因其主要参与体内水盐代谢的调节,故称为盐皮质激素。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及氢化可的松,参与体内糖和蛋白质代谢。 3.网状带:分泌雄性激素和少量雌二醇 这三类激素统称为甾体激素,通常意义上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指糖、盐皮质激素,是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必须的激素。 动物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如不适当处理,一二周内即死去。 如仅切除肾上腺髓质,动物可以存活较长时间,说明肾上腺皮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动物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水盐损失严重,血压降低,因循环衰竭而死,主要因为缺乏盐皮质激素;二是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严重紊乱,对各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这是因为缺乏糖皮质激素的缘故。 若及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动物的生命可以维持。 肾上腺皮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内分泌器官之一,是维持生命所必须,对机体的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升高血糖 机制: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结果:加重、诱发糖尿病 负氮平衡 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血清氨基酸含量升高及尿氮排出量增加,引起负氮平衡。 结果:皮肤菲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成长缓慢、淋巴组织萎缩、伤口愈合慢 促进脂肪分解及重新分布 形成向心性肥胖,促进脂肪堆积,四肢不敏感,面背部敏感 * * 面圆、躯干部发胖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体形,被形象称为:“满月脸,青蛙肚、水牛背”。 糖皮质激素能加速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长期使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在腹、面、肩、背部。 4.影响核酸代谢 通过影响敏感组织中的核酸代谢,实现对各种代谢的影响。 如氢化可的松可诱导某些特殊mRNA的合成,并转录出抑制细胞膜功能的蛋白质,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能源物质的摄取,最终使细胞合成代谢受抑,分解代谢增强。同时也能促进肝细胞中多种RNA及酶蛋白的合成,影响糖和脂肪代谢。 5.水钠潴留及低K+、Ca2+ 与醛固酮相似但弱,长期大量则作用明显。 (1)保钠排钾,能造成高血压、水肿,若与噻嗪类合用,易引起低钾血症。 (2)糖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肾脏对钙的排出,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长期使用可引起低血钙,导致骨质疏松。 * *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刺激(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从进化观点看,炎症有积极意义,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异物。但防御反应本身又难免损害宿主自己,初期有红、肿、热、痛等多种表现,后期可产生粘连及疤痕形成。 糖皮质激素体内抗炎机制的意义就在于限制炎症,保护宿主免受炎症的损害。 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各型炎症以及炎症的不同阶段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GCs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及修复功能,可诱发和加重感染。 * 1.抑制磷脂酶A2(使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磷脂释放出来)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致炎物质合成与释放 2.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蛋白水解酶等释放,减少组织损伤 3.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释放,减轻毛细血管扩张和降低血管通透性 4.抑制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区移行,减少炎症区浸润性反应 5.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抑制肉芽组织形成 6.抑制某些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产生:影响细胞因子转录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由此介导的炎症反应。 7.诱导炎症细胞凋亡:受体依赖性降低C-myc、C-myb等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表达增加,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 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1.感应期:巨噬细胞识别处理抗原 2.增殖分化期:致敏小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3.效应期:干扰补体参与免疫过程,即抑制体液免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