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pdf--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pdf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作者:admin 添加时间:2010-08-14 16:04:20 浏览:129 许跃远:男、55岁,中医世家。先生早年学习与研究西医,曾 任某医院科主任、院长 职。中年后发奋研究中医及脉诊, 独辟蹊径,首创脉诊直接诊现代医学疾病特技,临床上触脉 知病、非常神奇。 先生丰富与拓展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发现并确立了风脉、 边脉、音脉、浊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他的《中 华脉神》专著受到海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学习与探讨 脉诊的同仁也日见增多。脉诊三分钟后,芝麻大的 石都能 准断,几毫米的息肉他能辨别,准确率可替代四诊 , 与现代医学的理、化仪器向媲美。 《大医脉神》是先生的开天目之作,书中先生将传统脉学 相涵互动于现代医学科技,纳入时代医学的语境与视野而给 以传统脉学新的诠释,并对脉学的研究有所创获。深学之则 诊脉察病独具慧眼,疾病脏器全然显示在指下。 更多相关资料: 我的脉学探讨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家中许多亲属都熟谙医药知识,我祖母的医术在当地颇 有声望,她以百草治病,方圆百里无不知其名声。那时治病的方式多是医生被 接到病人家中,与病人同吃同住,有时十余日病人才能康复。采药的场所多是 田间地头,药的品种也单一,如薄荷、金银花、吴茱萸、槐花、芡实 。对高热 病儿知道用手托起患儿的头,了解是否颈软从而排除脑部感染。特别是她的脉 诊,三部九候,断人生死,玄妙的记忆一直珍藏在心。我九岁即随祖母出诊寻药 ,在乡间的小道上,我与祖母同坐在独轮车上,我的身边还放上二块土坯配重, 小车吱吱呀呀,鸟儿在树间叽叽喳喳,这应当是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了。 更多相关资料: 曾记得我8岁时右脚被母狗咬伤,当时农村贯用的方法是咀嚼清草外敷,第 二天病灶处红肿不得下床,伯父用珍珠冰硼散调敷,金银花清热,不几天渐愈。 对腹泻我家的药方很灵:白扁豆花三两、水井边清苔三两、白头翁三两、罂粟壳 1枚,每服必愈。1962年我舅舅高热不退,我父亲用鸡蛋清拌青蒿推腹一次热退 ……。 高中毕业后我的工作是煤矿工人,五年的地下550米生死炼狱我当上了采煤 师傅,三次重大事故中我侥幸逃生。1977年高考来的突然没有准备,78年考入 本局创办的淮矿医科大学,学制四年,带薪全脱产,教授均从蚌埠医学院及安 徽医学院请来。这种学校对我特别实惠,一是解决了我的生活费用,二是学习 特别紧张,几乎书不离眼。学生们那种迸发的学习热诚是语言难以描述的。没 想到人体如此奥秘,西医对生理、生化、解剖、生物学的研究如此深刻,这些知 识都是我耳闻目然中所没有的。 35岁时我已经是某医院的科室主任与院长,远近虽然有点名声但诊断疾病 仅是以望、问二诊为主要方式,见不明了的疾病随机行理、化检查,对病情没有 更深刻的认识。把脉知病,余心中了了,六部茫然,自知浮浅,以问代指。 1988年我带医疗队在淮北下乡支农,有一位40多岁面黄肌瘦妇女来诊,丈夫 是 核病,她已经是5个孩子的母亲。她说:“我小肚子慢慢在长大,有半年时间 没有月经,近几天出现呕吐,小便憋不住”。并说:“先生给我号个脉,不要又怀 孕了”。脉诊 果是:尺脉细无力,左尺脉涩。印象不得诊断,请她到市医院进一 步检查,检查 果是“子宫癌”。后死于术后化疗并发症。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式不尽相同,西医是透过症状来看疾病的内在, 最终寻找到疾病的源头- 脏器疾病,而中医是把疾病用症状来化裁并忽略对疾病器官的寻找。传统脉诊 以脉辨证,在整观人体时显示出卓越的临床辨证价值,但以脉诊病,特别是以 脉诊现代医学所言的疾病几乎是模糊与混沌。中医要突破这种局面,发挥脉诊 知病的特色必须研究每种西医疾病的脉象,这是因为中医每日接诊的病人中绝 大部分是西医确诊病例,事实上每种西医疾病都有自己特有的脉象。脉学家金 伟说 :“一病一脉”,这话非常有道理。 有一天,一位肩周炎患者来诊,他的寸口脉有特点:在患侧寸脉的外侧有一 道小弦边。至此后每位肩周炎患者都有这种脉感。再研究还发现 :颈椎病在两侧 寸脉的外侧也有这种小弦边,一侧颈椎有骨质增生则同侧小弦边上有坚硬的小 结节样脉气。这些感觉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