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科班!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是什么在运动?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2、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中必然联系是指( )A、可能出现的联系B、可能这样或那样出现的联系C、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D、可能出现和可能不出现的联系 C 2、“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A 3.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眼里、心中运动 B 4.思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 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5.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 A.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永恒性 D C C 7.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 8.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于( ) A.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B AC 谢谢! 祝 愿 大 家 健 康 快 乐 平 平 安 安 , 学 习 进 步 , 学 业 有 成 ! , 拓展: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人为什么能认识规律? 2、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 物质具有可知性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趋利避害,变害为利。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既承认运动又肯定了静止。 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6.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符合规律的普遍性 三.走出误区 1、“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A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 某市出现了洪水灾害。专家指出,洪水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人祸”形成洪灾,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D 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 规律( )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④是能够 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1、“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