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房 颖 辽宁省沈阳市化工学校
意象一词常见于文学评论之中,它的含义大致如下:“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意象是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是融合著作情谊的形象”,并且往往是指个别形象,而不是整幅完整的画面。文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其首要目标是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凭借文字描绘的图画而产生审美联想,让具有美感的经验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显现它的影像光彩。
一首好诗必然具有真切感的意象,让读者吟咏诗句是能比物附情,留有生动深刻的印象。意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
??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是否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了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近、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
二 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和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别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吟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两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细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雪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的“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 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