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术论文:马尾松毛虫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docxVIP

林业技术论文:马尾松毛虫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业技术论文:马尾松毛虫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林业技术论文:马尾松毛虫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马尾松毛虫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现状和主要防治技术,分析了我国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必要性及其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今后我国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危害综合防治   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其主要害虫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经常猖獗成灾的大害虫。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大量索取,致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马尾松毛虫危害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地治理好马尾松毛虫危害,对发展林业生产,造林绿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尾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是中国森林最大的食叶害虫。主要危害马尾松和湿地松。马尾松毛虫分布范围广、危害面积大、年世代多、繁殖力大、迁飞能力强,危害非常严重。其27个种和亚种分布在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全国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约占全国森林害虫发生总面积的50%。松树被松毛虫危害后,轻者造成林木材积损失,松脂减产,种子产量、质量降低;重者针叶被吃光,抗病能力差,导致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大发生,乃至松林大面积死亡。据估计,每年因松毛虫为害造成立木生长量的损失达1000万,年损失松脂约5000万kg。同时,由于松毛虫的危害,松林长势差,造成森林水源涵养效率、调节气候、吸收噪音及空气污染的能力降低,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的生态恶果。故松毛虫灾害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此外,人体接触松毛虫毒毛,可引起皮炎、关节肿痛等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减少损失,增大效益,促进生态平衡,我国将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马尾松毛虫防治策略和技术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通过长期的研究,马尾松毛虫危害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一、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因素 (1)立地条件。   山地位置和类型不同,导致环境条件的多样化。山势的高差、坡度、坡向???坡位等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在短距离内就会出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松毛虫种群的分布、生长发育及大发生。 (2)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与松毛虫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害虫发生有利的林分内,首先形成虫源地,经过增殖、蔓延,逐步成灾。纯林树种单一,杂灌地被少,林分结构简单,昆虫相对也很单一,松毛虫种群一旦增殖,由于天敌少,很容易成灾。而混交林由于植物种类复杂,害虫、天敌之间组成结构复杂的食物链网,一旦发生松毛虫虫源,由于松毛虫种群的自控潜能,不容易增殖成灾。 (3)气候。   不同的海拔高度,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松毛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温度、湿度对松毛虫影响很大。温度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繁殖率、死亡率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气温高、气候干旱,松毛虫生长发育快,容易成灾。马尾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为8℃,其最适温度为28℃,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升高,发育加快,幼虫生长期缩短。低温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孵化影响较大,8℃以下时,马尾松毛虫茧的孵化率为0。适温区内,低温能抑制虫体新陈代谢,而延滞发育,高温能促进新陈而加速发育,并且温度和湿度综合影响虫体的生长。早春日均温度连续数日达8—10℃时马尾松毛虫开始上树取食,晚秋连续数日温度下降至3—8℃时开始潜藏越冬。在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松毛虫在这一海拔区间的活动最猖獗。 (4)食物与天敌。   食料足,幼虫生长健壮,繁殖量能成倍增加。天敌种类多,能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可抑制松毛虫数量增长,容易达到动态平衡的效果,不容易成灾。天敌因子主要是寄生蜂,如赤眼蜂、平腹小蜂;寄生蝇,如松毛虫狭颊寄蝇;哺食性昆虫,如蝗螂、胡蜂、蚂蚁、瓢虫、蜘蛛;鸟类,如灰喜鹊、大山雀等,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等;细菌,如苏云金杆菌(BT);病毒有CPV、NPV等。 二、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化学防治措施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化学农药的开发和使用较为广泛,拟除虫菊脂类和灭幼脉是马尾松毛虫防治中比较理想的杀虫剂。在防治技术方面,主要以喷洒技术研究为主,喷洒技术由常量、低量向超低量喷洒发展,防治工具也由地面向空中发展。马尾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 (2)生物防治措施   ①白僵菌防治:在各类型区中,均可使用白僵菌。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在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菌,其他世代(或时间)一般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施菌量每亩1。5—5。0万亿孢子。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