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梳名篦又一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官梳名篦又一春   曾经名满天下的常州梳篦期待乘着世博会的春风,再次焕发新颜。      梳篦是梳子与篦箕的简称,在古代称为“栉”,与簪、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古人时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的齿距相对疏松,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较密,用来筛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精美的常州梳篦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千余年来一直受到民众的喜爱。在传统梳篦已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际,常州梳篦于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于每年农历七月,照例到常州定制60张象牙梳和黄杨梳,60张梅木梁象牙档篦箕,因此常州梳篦有“官梳名篦”的美誉。常州民谣唱道:“官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古名)特产,花开并蒂。”      古巷老字号      “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古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后半句则道尽了京杭大运河边篦箕巷的昔日繁华。篦箕巷原名花市街,相传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篦箕巷的来历,有一种传说是乾隆南巡时三次在此登岸进城,见沿街尽是生产和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便将此地赐名为“篦箕巷”。   篦箕巷里老卜恒顺梳篦店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常州梳篦的辉煌与萧索,默默地坚守至今。现年80高龄的老卜恒顺店第八代传人卜仲宽回忆说,老卜恒顺店始创于明朝天启年间,至今已逾300年。到了他的曾祖父时,家境逐渐殷实,这才举家搬迁,在篦箕巷置业开店。到了他的祖父、父亲一代,已经有了3间店面,工人、学徒20余人。   “那时,做手工艺的让人看不起,曾祖父就让祖父上私塾,考取功名。后来,祖父成了清朝最后一批秀才,曾祖父就请人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店外,‘经传东鲁,教衍西河’。意思是卜家也是书香门第,老卜恒顺也是依照儒家思想管理和经营的企业。”   当时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到篦箕巷购买老卜恒顺梳篦,一些人并不识字,经人指点得知,店门外雨棚上,有13根檐子的那家就是!于是,冲着老字号前来的商人和普通市民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同行伪造,店内还张贴民国时期武进县(现常州部分地区)告示,表明假冒必究。   最晚从乾隆年间开始,常州梳篦生产的行业地盘已差不多占据了常州城的一半。      千年梳篦重焕魅力      2009年5月,一座漂亮的中式建筑在常州西门运河畔拔地而起。经过一期改造后的常对常州梳篦作了较为全面的展示,包括7个部分:梳篦的起源、传说;新石器时代起至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制作的木梳和篦箕复制品;传统木梳、篦箕的工具、材料及工艺流程;1910年至今获得的国际、国内各类奖牌;民国至建国前常州梳篦行业的史料;建国后60年来生产设计的精品与产品;梳篦民俗、现代梳篦传承人及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介绍。   在展览厅里,各种精美绝伦的梳篦被手工艺人们加以雕花、绘画等装饰,仕女图、京剧脸谱、古常州市井百态、蝴蝶鲜花等图案造型都浓缩在手掌大小的梳篦上。走进展览厅,仿佛阅读一本厚重的常州手工艺发展史。1500多年的悠远历史,已经不是这600平方米所能承载下的。据说,得知常州梳篦博物馆重建的消息后,常州有很多老梳篦世家陆续向梳篦厂捐赠家藏的宝物。金松群预计,过不了多久,博物馆内原本闲置的5楼也要派上用场了。      73道工序与75岁老人      制作常州梳篦是一门精湛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艺。所用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山坡北面生长4年半左右的壮竹,又称“阴山竹”。这种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质地坚韧、纹路细密、刨削光滑的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兼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其受人追捧。   常州梳篦的魅力,在于至今还保留着半手工和半机械化相结合的制作方式。从材料的选择到一张成品篦箕出厂,需要经过骨梁、骨档、拉蔑、编楂、胶合、打磨、挫草、雕字等73道工序;即使是工艺相对简单的木梳,也需要经过28道工序。其间大部分工艺,都可供游客参观。能亲眼见到一道道古老而生动的手艺活,对很多游客来说非常新鲜,以致人们经常延长游览时间。   生产车间设有3层:一楼主要是选材、原材料加工,木梳开齿、制坯等流程;木梳的打磨、造型等流程分布在2楼;3楼则是木梳描花以及篦箕加工的车间。   “现代人已很少使用篦箕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篦箕的年产量就从2000多万张骤减到二三十万张。”金松群说,现在厂里主要以生产工艺木梳为主,厂里81位员工中,只剩下四五位工人专门从事篦箕生产。而且,随着常州很多梳篦老工艺人的去世,73道工序中,已经有数10道失传或被替代。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梳篦厂就着手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