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榜,只有想不到的美
知道云南的元阳梯田和广西的龙脊梯田的人很多,但对于加榜梯田,恐怕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去年在一个摄影网上,当时只看过它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介绍,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今年的5月底,我终于从繁琐的生活中逃离出来,如愿来到了让我魂牵梦绕的加榜梯田,亲眼目睹了它妩媚的、秀丽的、壮观的、古朴的身姿。
雨雾中与加榜初见,我却不知道它最美
每年的5月底6月初,是加榜梯田灌水后插秧苗的日子。这时的加榜,青的山,银的水,枭枭轻烟薄雾环绕在山谷里水面上,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从江县城,我独自坐上下午2点半开往加榜乡的客车,蜿蜒盘山路车行很慢。下午5点钟,终于到了进加榜梯田的岔路口。
进去的路,是一条顺着半山腰开凿的土路,上面铺了不多的石子,遭遇下雨天,会泥泞不堪。雾很大,5米之外伸手不见五指,我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路的两边就是梯田,却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
实在走不动了,就给梁老师打求救电话,梁老师说找一个摩托车司机出来接我。雨渐渐小了,有点拨雾见日、雨止云开的感觉,原来我已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梯田美景中。司机接到我,我已走到第一处最美的梯田党扭村了。党扭村老王家的客厅有一个窗口,站在这个窗口,是拍东朋寨梯田的最佳位置。
坐在摩托车上,后面还有9公里路。雨时断时续,雾时浓时淡,坑坑洼洼的路面,摩托车和我一样全身溅得都是泥。四周是天梯般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从山顶铺到山底,蜿蜒曲折。时而清晰如画,时而朦胧缥缈地出现在我眼前,美得让人无法呼吸。
到梁老师家,已是7点了。同住在家里的,还有几个专业摄影者,他们都已呆了几天了。
在雨雾中守候快乐
第二天,我们4点多钟就起床了,等候日出。没想,浙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一点停的意思也没有。等雨稍微小了些,我和来自从江的小杨撑着雨伞出去。小杨每年都要来这里四五次,是他和他的朋友第一次走进并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对加榜梯田已了如指掌。
梁老师家所在的村叫加车村,也叫加车苗寨,有2D0多户人家。党机岭梯田和羊松寨梯田就在附近,这一带是加榜梯田长廊中最精彩最迷人的部分,所以梁老师家成了加榜梯田的一个重要接待点。
浓浓的云雾依然在山间缭绕,山寨和梯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给人梦幻般的感觉。我们在党机岭梯田找到了一处拍摄点,还没架好三角架,一会儿就飘过来一阵大的雾,罩住了所有,无法拍片。我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在梯田狭窄的田梗上来回走动,看着这些规模宏大、线条优美的梯田散落在茫茫的群山中,感慨万千。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祖祖辈辈的苗族人用勤劳的双手在这里描绘的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和精神家园。
不知等了几个小时,我的衣服几乎被雨淋透了,小杨还说要有耐心,一定要有耐心,机会是给有耐心的人的。为了能拍到更精彩的画面,我们坚持守侯着,就算最后什么也拍不到,我们也快乐着。
勤劳快乐的苗族人
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他们自诩为蚩尤的后裔。传说中蚩尤被炎黄二帝打败后,带领他剩余的部下落荒逃到黔东南的深山中,并在这里安寨扎营,用他们勤劳和智慧挖山辟石,代代开垦梯田,才有了现在梯田的规模。
几千年过去,外面的世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藏在这深山中半山腰的苗族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每年梯田灌水的季节,就是当地的苗民农忙之时。这些梦幻般感觉的梯田只是艺术上、精神上给人的一份奢侈食粮,对苗民来说,他们唯有在田间洒下了血与汗,才能有所收获。
加榜的梯田,都是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坡上向下而筑,坡度的大小和平缓决定了梯田的大小和屈曲。长的梯田有几十到数百米,小的梯田不过一个平方。多数梯田只能插上一两行秧苗,被当地苗民称为腰带田,也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可以想象,苗民要整日在这样的田间劳作,会有多辛苦。
第三天,我是6点钟就开始在外面逛悠了。那时,天还亮得不透明,温度也有些低,当地的苗民早已肩挑着犁耙,打着赤脚开始下地了。他们要用锄头和犁耙把泥整平,还要把家里蓄积了一年的牛马粪挑到田里做肥料。梯田的坡度很陡,弯弯曲曲,又只有窄窄的一条小道可走,挑一担粪要花很长时间。
每天早上,女主人会把蒸好的糯米饭装在竹饭箩里带在身边。因为梯田离家远,他们中午就用手把糯米饭捏成团,沾些鱼籽酸辣酱吃。在加榜,有“一家蒸饭百家香”的说法,说的就是他们种植的糯谷没有杂交,用的还是最古老的种子。苗族人很聪明,梯田灌水的时候,他们会买些鱼苗放在田里,田里施的是农家肥,水里有很多寄生虫,鱼吃虫的同时也肥了田。等秋天收割时,鱼也长大了,他们把鱼抓回来用盐腌制放在坛子里,就是一年的菜了。每天下地的时候,他们也会把鸭放在笼子里,挑到田里放养,晚上回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