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里山塘游琴川
会走进琴川书店,完全是个意外。
此次再访吴门,比起过去两回更多了闲适的心情,而江南一带的人情风土历史文化,沉淀出今天悠悠缓缓的生活步调,倘若来此游玩,因行程安排而匆促度过,未免糟蹋了在古都里俯拾即是的美好时光。
要在苏州漫步,除了饱涵人文价值与艺术的古典园林,错落城区的各个旧时街衢也不该错过。我出了阊门,来到山塘街。山塘街位在苏州旧城的西北方,离市区并不远。其历史悠久,初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到如今已将近一千两百年。步行在此素有“姑苏第一名街”美称的街道上,眼前水道四通八达,典型的苏州建物临河而立,商家、住宅鳞次栉比,大小石桥横过水道,连接河道两岸的交通,也让水路与陆路的连结立体了起来。虽说经过整修重建,仍可从许多不起眼的角落一窥当年的风华。而历朝历代皆有文人骚客留下美好的文字,乾隆皇帝亦对山塘街赞誉有加,游走其间,内心的满足果然就是身在苏州而理所当然出现的反应。
就这么缓步踅至古戏台边,突然一个书店的布旗飘飘映入眼帘。书店名字是“琴川书店”,由于事先未做功课,来之安之,先到书店里走逛一圈再作打算。店面说来并不大,甚至略显逼仄,然而几架扶墙的书柜以及大案,陈列了相当数量以苏州为主题的书册。恣意浏览一番,待得巡视一周后,书店主人仍未现身。我因而放慢速度,心里不免猜想,是了,在这个城市这个街道这个书店,本来就要轻轻徐徐,操之过急只是浪费了好不容易才蕴化出的闲散情绪。果然,不多时书店主人便回来了。
书店主人名为李彪,带着金边眼镜的斯文模样,待客和善,从容地与来客应对,实在难与其名字中的“彪”有任何联想。简单地攀谈几句,知道琴川书店颇有些年岁,然而店中陈设实在让我无法联想琴川书店其实是间老店,从店主人的名片看来,琴川书店创办于1946年,最初的老板是夏淡人先生,几位知名学人如叶圣陶、顾颉刚、郑振铎、顾廷龙等都是店中常客。这个背景让我甚为好奇,无奈书店即将打烊,店主人另有要事难以延长营业时间,以至于我离开时心中颇感遗憾,若能早两个小时发现琴川书店,该有多少故事可听。
后来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才弄清楚琴川书店的来龙去脉。夏淡人是常熟人,原在常熟文艺书局学业。后经介绍来苏州,先后任职于文学山房和存古斋等店,根据夏淡人《姑苏书肆忆旧》陈述,“自1946年开始自摆书摊,还往来常熟与无锡去摆临时书摊,积累的书多了一些,即向怡园对门的金石山房碑帖店分租了半间门面,店招牌就用琴川书店,请张星阶先生写的店牌。经营一年后,存书渐多,店面半间容纳不了了,当时有吴大澄家的一批藏书卖出,七、八家同业合股买下,剩下的底货归给了琴川”。常熟别称琴川,取名琴川书店,显然有不忘本的意味。张星阶擅长中国画,曾从虞山陈摩(迦庵)为师,是民国初年富有盛名的画家。能延请画家为书店题写店招,夏淡人当时的交游与人际关系便可略知一二了。而吴大澄是清末名臣,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其后人将旧藏散出,夏淡人有缘得以接收部分,因此存书量骤增,遂在吉由巷南租下一幢楼房,书店业务也愈做愈大。到了1940年代末,“书业市面萧条,书价低廉,买进普通之书都是估斤给价,如果没有废书生意,书店是无法维持的。进入1953年,书市渐趋好转,书价就不断上升。1956年政府号召向科学进军后,旧书生意更是供不应求,遇到出门收货,书还未到家,买书的人已在等候了,打开书包,很快可以售完,这样周转灵活,买进卖出,就在这一年存书发展有近两万册了,营业额从每月数十元增加至每月一千元。”赶上旧书业发达的好时节,琴川书店也渐渐闯出名堂,不难想象,苏州的旧书业从明清以降早已发展出成熟的市场,尽管历经时代动荡,悠远的文化底蕴仍让旧书业蓬勃成长,夏淡人第一手的回忆,更直接佐证了吴门地区的文风鼎盛。
琴川书店开张十年,店里流动的珍本古籍自然不少。文史学家黄永年于《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中提及他在“1950年刚从复旦毕业回家路过苏州,在人民路夏淡人开设的琴川书店里买了号称是元刻的建本《纂图互注南华真经》残本,存一至五卷,有湘潭袁氏卧雪庐藏印,可惜蛀得厉害,当时花了二元五角钱。过了二十八年送给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成为镇库之物了。”夏淡人的回忆也指出,这些罕见的善本“如明刻本之《顾氏画谱》四卷,此书是明刻版画之精品,售给省博物馆,该馆在多次展览馆会上,必将此书陈列展出。宋刊残本《柳河东集》一册,售给黄裳,乾隆本的《长洲县志》、《元和县志》、《吴县志》三种售给汤国梨,听说他让给了公家。明蓝格钞本的《华夷译语》售给姓毕的。明刻精图的《吴骚合编》售给凌景埏。清揆叙影宋钞本《剪绡集》一册,在扫旧时扫走了,后来落实政策,领回抄去的书籍时,虽十只存一,但此册尚完好,售给了上海古籍书店。《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两卷影明钞本,郑振铎买去,郑氏即将此本影印在《古本戏曲丛刊》初编中。铜活字本《太上感应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