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户窑和红山庙的传说
在距新疆石河子东南15公里的玛纳斯河出山口,两岸山体起伏交错,大多呈红褐色,疯狂的玛河水从狭长的山崖中咆哮而出,然后顺势进入宽阔平坦之地,在长年奔腾不止的水流荡涤下,在此冲刷出一个巨大的喇叭口,这里由此得名红山嘴。
在红山嘴西岸石河子乡十户窑村(因清朝末年最早只有十户农家于山脚下挖掘窑洞居住而得名)的一个山头顶部,现在还依稀可见房屋坍塌后的残垣,在山体中段的斜坡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和一块数百平方米的平台。这就是当地百姓相传已久的红山庙遗址。
红山庙又叫羊驮庙,其来历源自当地百姓相传很久的一个故事。据传,在多年以前,一个靠四处云游、化缘度日的僧人(一说为一个因厌战卸甲而出家当和尚的将军)来到玛纳斯河上游西岸的一座山脚下,因此地人烟稀少、寸草不生,直到傍晚也讨不到斋饭,便强忍着疲惫和饥饿在山顶上盘腿打坐,夜间饥寒交迫,昏睡在地上,奄奄一息。
第二天清晨,几位当地村民赶着羊群经过这里,发现了饿昏过去的和尚。善良的村民便把他背下山去,接到不远的村子里,并好心地给他喂饭,救活了生命垂危的和尚。意外得救的和尚百感交集,在和村民们交谈中得知,当地由于没有水源,山高地荒,缺草少树,村民的生活特别艰难,放牧和饮水都必须要到山下远处的玛河边去,十分不便。
和尚心存感激地带着村民慷慨赠送的食物离去,独自一人重新回到了山顶。为了报答村民们的救命之恩,他决定长期留在这里寻找水源,把这块荒地变成牧场,帮助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建设家园。
于是,和尚就在好心人救他的那个山顶安下身来。他从村民的手中讨来了一只衰老的山羊,每天牵着羊下山四处寻水,回来时在羊角上挂上几块沿途捡到的废弃砖瓦和少许树枝,一点一点驮上山势陡峭的红山顶部,日积月累,从不间断。
慢慢地,他用这些材料和泥土在山顶上盖起了一座小庙,从此有了一个可避风雨的安身之处。
一天,他来到高山脚下的乱石岗处,见这里长有一片枝粗叶茂、郁郁葱葱的榆树林,林间绿草茵茵,周围土质潮湿,在几块大石头下面仿佛还能听到哗哗作响的流水声,和尚禁不住心中大喜。他不顾满身的疲劳,连忙用手去搬,用肩去扛,用背去背,用棍子去撬,费尽周折,终于把一块块石头一一搬开。忽然,几股清凉的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了出来,顺着山坡流向山下的大片土地。
有了充足的水源,山脚下的大片荒地可以耕种了,羊群不必再翻山越岭四处找水寻草了,村民们也可以舒展眉头了,但矢志不渝以德报恩、殚精竭虑造福于民的老和尚却不见了。从此可以在这里耕田放牧、安居乐业的人们来到山顶那座小庙,只见庙里早已人去室空,只有光秃秃的墙壁上和尚画的一只山羊,羊角上仍挂着几块砖头,从此再未见和尚的身影……
这座被当地百姓称为“羊驮庙”的红山庙究竟建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但它的存在却是千真万确的。据青年作家景俊先生考证并著文记述,1966年以前,这座地处红山顶上的羊驮庙还保存完好,庙里有一个面目安详、老态龙钟的和尚,他整日不出门,虔诚地念经修炼,毫无表情地为上山敬佛者烧香点烛、抽签释疑。老和尚还养了一只山羊,这只山羊隔几天就会独自驮着水罐、粮袋沿着陡峭崎岖的羊肠小道蜿蜒而下,村民们一见山羊下山就知道庙里的老和尚缺水缺粮了,于是就主动往羊背上的空罐装满水,往粮袋里装些粮食,忠实的山羊又会满载村民们的馈赠沿着原路上山而去……周而复始,年年如此。自“文革”浩劫开始,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那只驮着水和粮食丁丁当当、优哉游哉地上山下山的识途山羊了,红山顶上的这座孤庙被红卫兵小将破“四旧”时拆毁,那个与世无争、布衣素食的老和尚也从此再不见踪影。
如今,在石河子乡十户窑村西南方向2公里处的山脚下,的确有一大片古老的榆树林,旁边的乱石岗处有三股从地下溢出的清澈甘甜的泉水昼夜不停地流淌,由西向东顺山体坡降流经大片农田和几个鱼塘后汇入玛纳斯河中,而且水质甘美,路人和牧民常常直接饮用,当地百姓称之为“三个泉子”。
在这片原始榆树林西侧的一个高大山崖立壁上,高约20米处有一个面积近10平方米、高80厘米、可同时容下四五个人的两穴连体洞。里面干燥而黑暗,但保暖性较好,隐秘性极强,有明显人工挖掘和多次整修的痕迹,当地老人称其为红山庙老和尚的“藏经洞”(也有人说是很久以前在玛纳斯河里淘金者专门存放沙金的“藏金洞”)。
在村前3公里处的红山庙遗址所在山头的半山腰处,还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台,由此可直接登上山顶,传说也是当时专供进庙敬佛烧香者临时歇脚的“厢房”旧址,至今仍被称为“厢房台子”……这一切似乎都是当年的红山庙老和尚刻意留下的印记。
历史总是出现惊人的巧合。红山庙的故事如同关于石河子的其他众多传说一样,都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屯垦戍边大业中一一变成了现实。只是当年老和尚不辞辛苦寻水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皮带硫化知识.doc VIP
- [紧固件]常用紧固件选型设计.pdf VIP
- 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首件施工方案.doc VIP
- 解读《GB_Z 44526 - 2024无损检测 操作能力鉴定》全面解读.docx VIP
- 本田GX630-660-690发动机维修手册.pdf VIP
- 2025四川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产业招商等岗位9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国通用)01-2023年秋季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模拟卷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10129-中信建投-因子深度研究系列:高频订单失衡及价差因子.pdf VIP
- 发电厂检修规程.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调研七年级英语试题(含听力材料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