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固义人,多少钱也不演黄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顺的固义人,多少钱也不演黄鬼   一树梨花开满园,   旌旗不动搅旗翻,   若知太平无厮骂,   太平人贺太平年。      忤逆不孝的老四成了黄鬼      固义村位于距邯郸西南55公里的武安市冶陶镇,原名“固亦”,本是取安定稳固之意。因为是官道驿站,商贾往来,当地人注重信义二字,到了明朝就改名为“固义”。由于村子临着通往山西的大道,村里的人经常到关东、江浙、山西、内蒙一带经商做买卖,“跑外”在固义成了由来已久的传统。   可是无论走出去多远,走了多少年,固义人都知道自己的村子有阁楼,有老槐树,有刻着“泰山石敢当”的老石头,还有他们无论去到哪儿都要回去看的傩戏。      固义傩戏三年一度地上演,但其实关于傩戏固义人自己也解释不清,因为当地没有文字记载。在固义人看来,这里的傩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道德教育,是劝人敬重父母,讲的是“百善孝为先”。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固义村有兄弟四人,最小的老四忤逆不孝,好吃懒做,打骂父母。有邻居说老四,你生前不尽孝道,死后阎王爷也不会饶你。传说老四死后,阎王爷就派老大、老二、老三做鬼差去捉老四,然后把老四经过审判,抽肠剥皮,也就是“抽血肠”。固义傩戏里的那个黄鬼就是忤逆不孝的老四,他被人当作邪恶的象征。      黄泥和猪血做面具      在李家祠堂里供奉着一个面具,它是固义村的守护神――白眉三郎。这个白眉三郎还确有其人,他是公元前821年西周时期人,是秦庄公的第十三个儿子,他的哥哥是公元前777年继位的秦襄公。因为兄弟之间争夺侯位,这个十三郎被迫离家出走,来到邯郸。那时候,邯郸和秦国是有亲戚关系的。他隐姓埋名,连“十三郎”都不敢叫了,就叫三郎。   固义村的傩戏面具为纸质硬头壳形面具。以前的老面具都坏了,村里现存的面具是1987年恢复演出时,根据老人的回忆重新制作的:先用黄泥塑成角色的脸部连同盔冠的模型,风干后待用。准备一定数量的猪血,在太阳下晒热或者在炉火上加热,加上一些石灰水,搅动并使之成为绿色液体,把这种液体和白面糨糊兑在一起搅匀。把猪血糨糊抹在麻头纸上,裱在泥模型上;一层一层裱上去,到所需要的厚度时为止。待干硬之后把纸质硬壳揭下来,彩画出五官面目、发结或盔冠,最后刷一层透明漆即成。据说用猪血糨糊糊裱面具防潮性能好,同时能防虫蛀。   听固义村的老人讲,村中最早的面具是在一块树皮上挖出眼睛、鼻子和嘴等几个孔,戴在脸上即可演出。较精细一些的做法是把树皮裁割成脸庞大小,用刀雕刻五官,不足处用树胶粘接起来制成。还有一种制作方法,就是用黄泥塑成脸部及五官,用猪血和石灰水搅拌过的糨糊和麻头纸一层层裱上去,风干后把纸壳揭下来,彩画五官;头顶和后脑壳用细竹篾编成头盔。      正月十四,道场摆起来      春节傩戏开演前几天,演“掌竹”的李中伟正在排练。他面色凝重,嗓音洪亮地随着锣鼓点儿念念有词:“一树梨花开满园,旌旗不动搅旗翻,若知太平无厮骂,太平人贺太平年。”   28岁的李王军已经开始当师傅,教村里的孩子演傩戏,他教的折子戏“调八仙”就是一场请四方神仙捉鬼的戏。被他教的李龙飞扮演铁拐李,旁边看排练的小孩都忍不住乐,李王军却一脸严肃,两只手揣在裤兜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李龙飞的一举一动,只听铁拐李一面拄着木制的道具拐杖一面唱:“一领布袍我甚不喜,两眼反憎我吓死鬼;身难挪,步难移,绊跌蓬头我黑面皮;手拿铁棒过江河,两脚不踏带海水,手拿铁棒过江河,借尸还魂铁拐李,我铁拐李”。听了后明显不满意的李王军拿过拐杖,开始手把手地说戏,“身难挪,你得往前一步;步难行,再往前一步,一个词对一个动作,你倒好,直巴巴的,身难挪你不动,步难行你还是不动!”   傩戏在正月十四那天正式拉开了帷幕。村子里变得人山人海,固义村常住人口2400多人,演傩时,外面工作的人几乎悉数回村,人就猛增到3000多,场面热闹得很。      下午五点钟,摆道场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是固义村守护神白眉三郎的出场戏,没台词,就是翻个跟头,立在戏台桌子上摆一个威武的造型,抡起铁锤打倒一只猛虎,象征铲除邪恶。社火的高潮是把黄鬼捉住,其中也穿插着与捉鬼关系不大的折子戏和队戏。比如折子戏《大头和尚戏柳翠》,就是为了犒劳各路神仙。   晚上,固义村的人几乎都不睡觉。几个主角在李家祠堂里化妆。大鬼和二鬼化妆,跳鬼先不化,因为有特殊的扮相。黄鬼化妆则从来不让人看。   晚上是跳火仪式。街面上的红灯笼亮了起来,化好妆的大鬼、二鬼先出村去接邀请来的四方神仙,神仙给他们力量,然后就在一片吆喝声中去找黄鬼,旁边没有化妆、拿着棍子的群众也代表了鬼的形象。大鬼、二鬼动作简单,只管晃着肩膀,雄赳赳、气昂昂地奉了阎王爷之命去捉邪恶的黄鬼。而跳鬼的动作要复杂多了,因为跳鬼的心态非常复杂:考虑到手足之情,老是在捉与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