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烟地沟 我的满乡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地沟 我的满乡年   从沈阳出发180多公里,凤凰山便扑到了眼前。今冬的几场大雪,将巍峨的辽宁第一名山抹画得愈发冷峻孤傲,遗世独立。下高速公路,转到凤凰山后,再下到乡间公路,车子压到了越来越厚的冰雪上,世界也彻底挣脱了城市的喧嚣。   车过边门镇,再往前去,就进了真正的满乡了。佟家堡子、鄂家沟、关家店,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纯正的满族姓氏。翻过南面的大山就是红旗镇、蓝旗镇、白旗镇、沙里寨镇,应该是清初八旗的封地了。上世纪80年代风城成立满族自治县,许多家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一方是满族的就抢着报。据说,满族占了全县人口的七八成以上,后来挤了一下水分,可能也有一半以上,在农村,一条沟一个村都是满族人的一点也不奇怪。   眼见杨木水库的厚冰泛着白光,车子一拐进了烟地沟。这是我母亲的老家,舅舅们至今还都住在这里。沟里几十户人家,养蚕、种烟,也会摆弄大田,世世代代,一沟人都姓关。那年的腊月二十三,我带着家人回来过年。      乡村里浓重的年味      二舅、舅妈迎了出来,趴在墙根儿底下的大黄狗也冲着我叫,女儿吓的躲到我怀里。一村子人远远看着,憨憨地笑,他们几乎都是我的亲戚。房檐下垂挂的山梨串、蘑菇串在太阳下抖着亲切的召唤。房山头的苞米仓,柴禾杖子,干插石的西院墙,一切一切都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我们一家特意赶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儿这天回来,一是孩子放假,二是因为我对过年古风的怀旧。城里寡淡的年味让我这个满乡长大的游子忍无可忍,还没到冬天我就和孩子说,今年一定要让你好好感受一下过年的滋味。   乡下就是乡下,乡下的味道不可以被复制。我也知道现在的农村和以往不一样一了,现代化潮流以不可逆转的姿态改变着它的古朴,但我觉得还有一种力量也在顽强生长,那就是传统。   从小年开始,烟地沟就拉开架子开始全情筹备过年了。年味首先从舅妈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开始。先是“祭灶”,从大集上买来的灶糖都放了好几天了,据说,这几天被我的外甥“偷吃”了好几块。老人还新“请”了一张“灶王爷”的画像,一边指导我的孩子一边实地操作,在“灶王爷”的嘴上抹了一点灶糖,然后投入火中烧掉,一边烧一边念叨:“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跨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老人还说给灶王爷嘴上抹点糖是为了堵住他的嘴,不让它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   乖巧的女儿开始显露调皮:舅姥你这不是行贿吗?   老人乐滋滋地回答:给“灶王爷”行贿没什么不好,吉祥还喜庆。   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牢牢扎根于老辈人的心理。不过,对神仙的“孝敬”是个幌子,“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贿赂只是个形式,那些剩下的灶糖,自然成为孩子们喜欢争抢的口中之物。         腊月里的精心筹备      农家大炕让我睡得踏实,头上吊着摇车,女儿总是忍不住用脚去蹬。不知多少满乡的孩子一辈辈在这里面摇大,我恍若隔世,醒来时感到从骨头里都舒服。   也许是“守旧”,我对儿时过年的场景特别怀念。那时候生活清苦,老早就盼着过年。有首民谣能说明那时的情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二十三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现在合计这个民谣还真有点儿朴素的道理呢。腊八喝粥,一直喝到“小年”,天天清汤寡水的,人当然会有饥饿感。饿极了,吃啥都香。国人现在之所以没有像过去一样把年那么当回事,很大层面上是因为平时都已经“脑满肠肥―了,所以过年吃的东西就没有那么有滋润了。   头天我二舅的大儿子关有才跟我说好,他家“二十四”这天正好要杀年猪,嘱咐我“高低”得来。   猪是东北农村饲养最普遍的家畜。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庭殷勤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在杀猪的这天,主家都要请至近亲友前来聚餐,既为联络感情,也是表示祝贺。东北至今还有专门经营“杀猪菜”的饭馆,在某些方面就是沿用民间的各种风俗。      正月里的过场      除夕是一年当中最正宗的节日了,甚至比大年初一还正宗。   上午家家都在忙着挂灯笼、贴对联、粘挂笺、贴福字,鸡窝要写上“金鸡满架”,猪圈里要贴上“肥猪满圈”,原来贴在马车车辕上的“车行万里保平安”,现贴到了拖拉机车厢上。我带来的挂历也当成年画挂了起来。   中午一过,我和二舅家的兄弟来到了后山的坟地,摆上供品,烧上两捆纸,磕上几个头,请祖先回家过年。其实,一家人生时住在一起,死后如同邻居,一同回家过年,再自然不过的。   临近傍晚,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仪式就开始了,先是祭祖,打开常年关着的祖宗龛,把它擦得锃亮,将供品摆上5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