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1章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主讲人:杨绪敏 绪论 (历史文献学及其研究的范围和任务) 一、历史文献的含义: 研究历史,主要凭借史料。而史料一般可分为史迹遗存和历史文献两类。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 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通考》,他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怪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文献通考.总序》) 司马迁写《史记》,一方面要“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另一方面,又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工作,所谓“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为撰写《史记》作了大量实地调查的工作。 在《史记》中,可随时看到司马迁“探访耆旧”的痕迹。比如《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言曰:”,《郦生陆贾列传》:“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等等。 现代“文献”的定义:“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见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至家庭私人所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二、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我国将“文献学”题作书名,首见于郑鹤声1928年所编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82年张舜徽教授出版《中国文献学》一书,就文献学研究的范围、任务、和古文献的流传与类别,分别加以深入地论述。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探明现存历史文献的状况。 研究历史文献的性质与构成。从总体上研究如何分门别类,使人们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好地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利用。 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引等) 研究前人整理、研究和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 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张家 璠《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大出版社)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大出版社) 杨燕起等《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历史文献学研究任务:对保存下来和已经发现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文、刻石文字、竹简、帛书等)进行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使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便利。 第一章 历史文献的产生与聚散 第一节 历史文献的产生、形体及内容性质的分类 一、历史文献的产生: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当推《尚书》。该书保存了世界是最早的历史文献。其中《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时人根据相传旧说综合整理而成。《商书》5篇,其中除《汤誓》被认为是后人追记的以外,其它都是原始的档案文献。《盘庚》三篇,写作时间最久,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距今已有3700多年历史。《尚书·多士》“维殷先人,有典有册”。说明商代已经出现典册。 二、记录文献的载体: 在我国纸张尚未发明之前,各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写材料,比如印度人用棕榈叶抄写佛经,巴比伦人用泥板,埃及人用纸草,小亚细亚人用羊皮。 我国在纸发明之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文献载体 (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上面刻的文字称作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卜辞”。 (2)金石:“金文”指商代至秦汉时期青铜器上面铸上或刻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秦以后,普遍以石刻代替金刻。“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刻石记功。共刻了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等七块刻石。东汉灵帝“熹平石经”、三国齐王曹芳“正始石经”、唐文宗“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3)简牍:古代以木为牍,以竹为简,合称简牍。居延汉简、云梦秦简、银雀山汉简等。 (4)缣帛: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0多种12万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经法〉、《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还绘有导引图、地图、驻军土、街坊图等。 纸:纸字本义,是指漂洗蚕茧时附于箧上的絮渣。《汉书·外戚传》中记解光奏“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应劭注:“赫蹏,薄小纸也”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