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
高寒山区农业的发展,事关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该区农业在不断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农民增收缓慢,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大等诸多问题。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10月上旬,由农业局组成调查组,就我县高寒山区农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查。调查组通过走访、座谈、提问、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旨在进一步弄清该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决策。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
高寒山区(海拔2400米以上):国土面积161.1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05%,主要分布在14个乡镇53个村,农户30016户,农业人口1308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0.3人,劳力71010人,耕地47.09万亩,人均占有3.6亩;粮食总产57322吨,人均占有粮食337.96千克;森林面积41.65万亩,牧草地面积40.463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30.5元。其收入来源主要是生猪、黄牛和绵羊,占总收入的75%以上。在该区调查走访17户,人口80人,劳力46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初中21人,小学及以下54人。耕地211.5亩,人均2.64亩,全年粮食总产59990千克,283.6公斤,人均有粮749.8千克,农作物主要有洋芋、玉米、荞子、绿肥、兰花、蔓菁、红麦等;全年化肥、籽种等生产性投入25760余元,户均投入1515.3元;全年畜牧业总收入140775元,其中养猪收入133775元,养羊收入10100元,养牛收入3200元。畜牧业普遍存在科技水平低,饲料浪费大等问题,肥猪饲养期长达11个月至2年,体重达150千克以上才出栏。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粮食单产低,部分农户主动提出退耕还草,发展草食家畜,特别希望政府部门提供牧草籽种等帮助。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高寒山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占现金收入的70%以上。高寒山区土地等基础资源相对富足,但光热条件差,农作物中荞子、燕麦、兰花籽、油菜等均为低产作物,效益低下,应把畜牧业作为高寒山区的发展重点。在这类区域中,虽均有较富裕的农户,但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海拔越高,贫困面越大。要增加农民收入,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搞精细农业上,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向科技要产量,向规模要效益。
1、粮食生产:就我县高寒山区的粮食生产而言,由于人均耕地相对较多仍然存在传统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主要作物有洋芋、小麦、荞子等作物。XX年马铃薯良种覆盖11.3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3.7%,而荞麦仍使用当地品种,产量较低,为此,良种推广的潜力仍很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高寒山区粮食增产的潜力会得到进一步挖掘。
2、蔬菜产业:就我县高寒山区的蔬菜生产来看,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的蔬菜主要是自食,盲目性突出,订单蔬菜虽在前几年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种植水平低、组织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垫底资金及农民的信誉程度低等没有成功。特别是面临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开发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必要在我县引导、扶持建立一批具备一定区位特色的蔬菜基地,以保障市场供应。在发展蔬菜产业时,既要在江边河谷地区作重点发展,也要考虑利用高寒山区夏季的温凉气候特点生产天然反季蔬菜。利用高寒山区夏季气候凉爽的特点生产蔬菜,既解决城市蔬菜市场夏天缺菜的突出问题,丰富了菜篮子,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寒山区农民发展生产的气候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将劣势变为优势,这对调整高寒山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3、畜牧产业: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涉及全县所有农户,是高寒山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生猪养殖:。高寒山区生猪良种化程度低,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局加大了生猪品种改良力度,情况有所改善,父本主要是约克、长白、巴克三个品种,零星分布有汉普夏、杜洛克、荣昌等猪种,目前表现最好的是约克和巴克;就良种而言,离实现公猪良种化、母猪杂种一代化、商品仔猪三元杂交化现代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母猪品种混乱,血缘不清,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增长,有啥喂啥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厩舍条件和商品意识也差,养老猪、憨猪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放养、吊架子的情况也较多,增大了养猪成本。
养牛:黄牛是我县存栏最多的大牲畜,高寒山区主要以本地黄牛为主,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肉质差、规模小,养牛为耕田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但由于黄牛厩养比较容易,对生态的破坏较小,从发达国家的消费习惯和人民生活提高后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的需求增加等几个方面来看,养肉牛值得大力发展。全面推广冻精改良技术,发展肉牛生产,应成为高寒山区养殖业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