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养殖范围精选
水产养殖范围
考试形式:名词解释5题*3分 共15分,选择题20题*1分 共20分 填空题 35题*1分 共35分,简答题4题(3*8+1*6)共30分
考试内容:
绪论
▲养殖方式:包括精养(集约化养殖)、半精养(半集约化养殖)与粗养等三种方式。
▲增殖措施:
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
▲福建省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的21%。
▲水产品总产量上看,从198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8年位居世界首位,200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万吨,是1978年的10倍。其中养殖产量在全球养殖产量中更是遥遥领先。作为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惟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养殖产量占全球养殖产量70%,成功实现了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产量占20%,而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近80%。
▲海水养殖业:4次浪潮以海藻为代表,50年代海带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突破。60年代紫菜人工育苗技术的成功。以扇贝为代表,70年代贻贝采苗和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对虾为代表,80年代虾蟹工厂化育苗技术。以鱼类为代表,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养殖生产方式改变(集约化、工厂化、深海网箱)
第一章
▲江河增养殖水域环境特点:水体更新快、水质矿化度低、受污染后容易恢复; 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的化学成分变化快而复杂,空气融入量大。
▲岸线发展系数(E):湖岸线的长度与湖水面积相同的圆的周长的比值称为岸线发展系数。 E越大说明湖水与陆地接触的面积越大,外源性营养物质越多,对水生生物有利。
▲养殖水域的非生物环境:
补偿深度:水体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随水体深度的加大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此深度的光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在此深度光合作用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其上称为增氧水层,即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大于这以水位生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其下称为耗氧水层,即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小于这一水位生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
补偿深度的日变化与日照强度密切相关,晴天池塘补偿深度大,阴雨天补偿深度就小,精养池塘的补偿深度一般不超过1.2m2-2.5m为佳.而海洋与水库等大型水体补偿深度可达数米到数十米,故此大水体养殖水深可大数十米。
▲溶解氧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养殖对象正常的新陈代谢,若水体缺氧鱼虾等会游向水体表面呼吸表层溶解氧,此现象在养殖上称“浮头”。
(OS)与氧债(OD):
夏季晴朗天气,池塘上层溶解氧出于过饱和状态,超过溶解氧100(OS),氧盈所在的水层称作氧盈层。
氧债则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以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收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称
(不知道要不要NOT) 在底层水溶解氧很低的情况下,水体与淤泥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浮游生物与养殖生物等因缺氧新陈代谢收到抑制。在无氧的情况下,有机物分解仍在进行,这一过程由不需游离氧的厌气性微生物发酵完成,结果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这些物质以氧债的形式存在)。氧债的偿还以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二个过程,二个过程均对氧的亲和力极强,一旦下层水体溶解氧提高,底层水体及水底表面的还原物立即氧化以偿还氧债。
1.季节变化:夏季浮游生物量最大,浮游动物以轮虫及原生动物为主;浮游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夏季往往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浮游生物密度四季变化一般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湖泊的生物特点:▲湖泊中的浮游生物主要分布于深度10m以内的表层水。不同的浮游生物分布的深度各不相同,如蓝藻主要分布于表层水,硅藻分布则较深。湖泊中大型维管束植物主要分布于沿岸与近岸地带,若湖泊维管束植物多则说明湖泊水质较高,生产力高,水产养殖业在这样的湖泊内可持续发展,这种湖泊叫草型湖泊。相对于草型湖泊,藻型湖泊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维管束植物被大量破坏。
第二章
▲鱼池的设计应考虑一下因素:
▲1、面积:鱼塘的大小既要满足鱼的生长发育又要方便管理。成鱼池(10亩)>鱼种池(3-5亩)>鱼苗池(1-3亩)。鱼池的面积若太则水环境不问题,易受陆、岸因素影响,效益也不高;若面积过大,也不易管理,投饵不均且水质不容易控制。
▲2、水深:在精养池塘中,苗池水深1-1.5m为宜,鱼种池1.5-2m,成鱼池2-2.5m。
▲小虾塘养殖:现在虾蟹养殖多采用单口1亩左右的小虾塘,原来的大面积虾塘模式已被淘汰,这点与鱼塘不同。
主要是大虾塘存在以下不利因素:1、不利于防治病害2、小虾塘养殖效率更高;3、小虾塘投饵更方便且均匀;4、大虾塘不利于管理。如增氧与换水等。
▲虾苗入池前先行标粗:
所以,在养殖规模较大时,多在虾塘周围设置一些培育池用于早春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