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精选.pdfVIP

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精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帝逊位与“五族共和”——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精选

· 问题讨论 · 清帝逊位与 “五族共和” — — 关于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 “合法性”问题 杨天宏 内容提要 近年来,因法、史学科的交叉融合,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见叠出。一种意见援据 日本人有贺长雄的观点认为,《清帝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以“禅让”方式 实现了“主权转移”,民国主权的合法性 由此得以实现;由于清帝拥有 “天下共主”地位,诏 书的颁布使 中华帝国得 以避免同期奥匈帝国似 的分裂命运,促成了 “五族共和”,因而诏 书是中华民国建国的纲领性文件,作用堪比 《临时约法》。本文认为这种意见错漏甚多。 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是对立的政治制度,法理上,两者绝无权力授受关系;事实上,中华 民 国系革命建国,即便是袁世凯的总统权力,也系民国政府授予;至于说诏书避免了分裂,更 是与事实不符。从根本上讲,“主权转移”说无视辛亥革命在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过程中的 决定性作用,既乖法理,又违事实,碍难成立。 关键词 清帝退位诏书 五族共和 主权 合法性 1913年 11月 17日,美国新任驻华公使芮恩施 (PaulS.Reinseh)前往民国总统官邸向袁世凯递 交国书。芮恩施在 回忆录中记述说,那天他是 “乘坐古老的皇家 四轮大马车驶 向民国元首的官 邸”。在他看来,表面是共和主义者的袁世凯,内心里却是专制君主,“他把清朝的全部耀眼的旧服 饰都保存下来,甚至他派来以极其豪华的帝国宫廷排场来迎接公使的侍从长官荫昌将军也是一个 满洲人”。① 芮恩施回忆录第一章以 “旧中国与新共和国”为题,其中诸多记述暗示了中华民同与 清王朝的政治联系。 如果说芮恩施的记述仅包含将民国政府与清政府从政治上联系起来的暗示或隐喻,今 日一些 学者则直接从 “主权转移”角度挑 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2011年 10月,当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之际,一批法学学人对 《清帝退位诏书》展开研究,“他们的共同观点是,清帝在退位诏书中将统治 权完整地让与民国,肯定了以五族完全领土为基础的共和宪政。这份诏书明确地建立起了清王朝 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②不仅如此,还有学者将 《清帝退位诏书》等同于民国宪法,认为中华民国 ① [美]保罗 ·S.芮恩施著,李抱宏、盛震溯译:《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第9—11页。 ② 海裔:《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的主权连续性问题》,《经略》网刊,20l1年第9期。 4 杨天宏 /清帝逊位与 “五族共和” 创制时期的宪法,乃是由一组宪法性法律 (ConstitutionalLaw)共同构成,所谓一组宪法性法律,就是 《临时约法》和 《清帝退位诏书》两个宪法性法律文件,它们作为 “姊妹篇”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 “立 宪时刻”之宪法,是作为民国肇始之立国根基的根本法。① “主权转移”论者在阐述 自己的学术观点时表现出对史学界既有辛亥革命研究状况的极度不 满,他们认为,清帝以下诏方式宣布退位,是一种有类古代帝王的 “禅让”之举,通过降诏,南北达成 妥协,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使民国的 “主权”有了合法性依据。他们宣称,对 《清帝退位诏书》的 “再发现”使他们提出了这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但既有学术研究却对这样重要的历史文献视而不 见:“海峡两岸 占据主流的革命建国理论是相当片面的,甚至是意识形态化了的,它们只是揭示了 中华民国建构的一个维度,而忽略了另外一个维度,即与辛亥革命相对立的历经数十年,同样厥功 至伟的立宪主义君宪制改革路线。”这种批评,对国内外既有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而言,几乎是颠覆 性 的。② 从学科交叉的学术立场审视 ,这一来 自法学界的批评对近年来正面临艰难学术转型的史学研 究是有益的,至少它提示了一些历史学者未 曾思考过的问题的存在。受其启发,当然也得益于其它 学术资源,主流的历史学者已开始深人思考因革命导致的政制连续性断裂及清朝统治权如何得以 在 “新中国”延续的问题。杨念群教授就敏锐地意识到近世中国已面临清朝统治 “正统性危机”与 民国建立 “合法性困境”的两难选择,认为革命党人以传统 “夷夏之辨”作为反抗清朝统治的思想武 器,对是否继承清朝 “大一统”疆域观态度暧昧。民初出现的 “合法性阙失”与清朝统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