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PPT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新标准糖尿病诊断;口服OGTT试验;糖尿病前期 ——糖调节受损 (IGR) ;糖调节受损(IGR)有两种状态: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
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原称糖耐量减退或糖耐量低减)。
IFG及IGT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类型;妊娠糖尿病(G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MODY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母 系 遗 传;1型糖尿病;特发性(1B型)
酮症起病,控制后可不需胰岛素数月至数年
起病时 HbA1c水平无明显增高
针对胰岛β细胞抗体阴性
控制后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明显减退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分型; ADA 1997 / WHO 1999
T1DM 自身免疫性(包LADA)
特发性; 命名
非典型糖尿病(atypical diabetes mellitus,ADM)
1987年Winter提出
兼有1型和2型DM的某些特征
40岁前发病,大多肥胖,常有家族史
起病急,有DK或DKA,需用INS治疗
数月或几年后不需用INS
ICA(--)
25%有IDDM易感基因(HLA-DR3或DR4)
;Flatbush糖尿病,DKA起病的肥胖糖尿病
1994年Banerji报道,与ADM相比发病年龄较大
HLA-DR3 或 DR4 频率增加
暴发型(fulminant) 和非暴发型
Imagawa等2000年
* 特发性T1DM为过渡性诊断术语,当其病因明确时, 该名称终将取消;
有较大的异质性,临床表现有三种形式:
Winter描述的ADM,最常见
发病急,DK或DKA,呈典型T1DM特征
随病程进展,不需要INS,表现T2DM特征
肥胖:美国黑人46%
中国人,日本人80%
诱因:日本报告发病前过量饮用“苏打饮料”?细胞功能受损是可逆的,至少部分可恢复;
起病时表现与典型1A型并无区别
自身抗体(-)
大多不肥胖
血糖较易控制,所需INS量较1A型少
Imagawa等报道的暴发型T1DM
* 不同的临床表现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1型与2型DM的易感基因或环境因素共存于一个家族,其表现可能兼有二者不同程度的特征,呈交叉重叠和多样性;Pinero-Pirona 等采用的特发性T1DM
诊断标准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酮症 阴离子间隙>12
血PH <7.35
HCO3 <17
尿酮 >80mg/dl
胰岛自身抗体(-),无HLA易感基因;Patient
No; ADM,对照组,T1DM比较;成年发病的非典型(1型)糖尿病;ADM与1A型糖尿病治疗前比较;ADM与1A型糖尿病治疗1年后比较;HLA-DQA1/DQB1分析(8例); 结 论;;此型占T1DM的60%,最常见病理学特征: 胰?细胞显著减少 胰岛有淋巴细胞浸润(胰岛炎) 胰岛细胞中MHC class I抗原表达增强 ;糖尿病特征性症状出现至DK或DKA约数周
发病时HbA1c明显上升(≥8.5% )
发病时胰酶不升高
发病时仍残存胰岛素分泌功能(尿C肽≥10?g/日)
发病时DKA不是必发
ICA、GADA、IAA、IA-2抗体等阳性
发病后?细胞功能减退在进展
发病后血糖逐渐难以控制 ;约占T1DM的30%
病因不明
病理学特征
?细胞显著减少(正常的20%以下)
无胰岛炎及MHC Class I抗原表达增强
胰外分泌腺也无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特征
类似自身免疫性
典型病例血糖控制比较容易 ;约占T1DM的10%,最少见的类型
病理学特征:
? 细胞几乎完全消失(正常的5%以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