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有关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宁陵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县发展的大问题,当然也是促进我县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民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县里既没有什么重大的企业,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风景区,促进我县发展的只有农业。
虽说现在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都年进行。这体现了我县领导对农业和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对农民的关心。今年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在每个乡镇设一个试验点,算是为今后大规模的建设搞一个演练。试验点为:阳驿乡的后陈庄村、华堡乡的罗集村、张弓镇的袁楼村、黄冈乡的马王庄、赵村乡的周王碑村、程楼乡的姜王庄村、刘楼乡的胡店村、柳河镇的张小楼村、石桥乡的吴良吉村、孔集乡的翟庄、乔楼乡的咀楼村等十一个试验点。根据我走访的阳驿、张弓、刘楼、柳河、石桥等这几个乡的试验点来看,现在的建设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现在只能说是建设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宣传和动员以及对基础建设的具体位置、方案的审核和确定。
县委书记刘钦义在县“四大家”会议上明确阐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意义以及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他说:“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途径。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引导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只有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才能生产出优质 的农产品。只有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只有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之间、城区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才能流动起来,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其它产品才能及时卖出去,卖上好价钱,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才能保证供应,农村市场才能繁荣。
三、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部分。近几年来,针对城乡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尤为滞后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目前城乡和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四、建设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果农村的经济有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提高,农村的面貌没有大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