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健按摩手法及其他方法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保健按摩手法及其他方法简介-

家庭保健按摩手法及其他方法简介--? ??? 摘录者按:此文从《中医学基础》手册“第四节--其他疗法”中摘录,个人认为很实用在此推荐给网友了;现按本人阅读方式把原手册加了目录导航树、上导航,同时把文中的字体、表格重新进行了编排制作成帮助手册(chm),相关内容可下载阅读(对健身理论、方法有很好的说明,建议阅读一下)。即已做此事,就上传网上,让收录者获下益吧!   一、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病员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从而达到散寒止痛、健脾与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目的。 图10-89 推法   (一)适应证   发热畏寒头痛、咳嗽气喘、腹胀泄泻、脘痛纳呆、痿证、痹证、跌打损伤、筋骨不利等。   (二)操作方法   1.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侧面贴于治疗部位,通过有节律的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力作用于患处;或用食中二指着力于治疗部位来回有规律地推动;或以手掌或大小鱼际紧贴体表作回旋推转的动作。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图10-89,90) 图10-90 一指禅推法 图10-91 拿法   2.拿法 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作对称使劲,拿捏治疗部位之肌肉或筋腱关节的方法。此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一个部位拿1-3次即可(图10-91)。   3.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突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2)   4.摩法 用拇指或掌根、鱼际贴于患部,作不断的,盘旋动作的方法。快速法每分钟120次左右,慢速法每分钟50次左右。适用于全身各部(图10-93,94)。   5.揉法 将大鱼际或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患部,微用力左右不停地移动。要求腕关节转动旋回。全身各部均适用。(图10-95)   6.摇法 用两手在病关节上下或前,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转摇动,缓缓而行。适用于四肢、颈部及腰关节。(图10-96,97)   7.磙法 手法微曲,以手背指掌关节处接触患部,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颈、腰、背、臂、四肢部。(图10-98) 图10-92 按法 图10-93 掌摩法 图10-94 指摩法 图10-95 揉法   8.搓法 用双手掌挟住患处,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图10-99)   9.掐法 以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地掐取某一部位或穴位,并用力内收的方法。适用于四肢、头面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图10-100) 图10-96 摇颈法 图10-97 摇肩法 图10-98 磙法 图10-99 在肩部之双手搓法 图10-100 在合谷穴的掐法   10.捏法 用拇、食二指或五指将患者皮肤,肌肉,肌健按走向或经络循行方向,作连续不断向前提捏推行。适用于全身各部。   (三)注意事项   1.根据病员的年龄、性别、病情、病位,选定施术的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和手法。   2.施术前应剪修指甲,将手洗净,避免损伤病员皮肤。   3.为减少阻力或提高疗效,术者手上可蘸水、滑石粉、石蜡油,姜汁、酒等。   4.在腰、腹部施术前,应先嘱病员排尿。   5.治疗中要随时遮盖不需暴露的部位,防止受凉。   6.手法应熟练,并要求柔和、有力、持久、均匀,运力能达组织部,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   7.严重心脏病、结核病、出血性疾病、癌症、急性炎症及急性传染病者,以及皮肤破损部位均禁止按摩。孕妇的腰腹部禁止按摩。   二、发泡疗法    用药物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叫做发泡疗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一)适应证 痹证、黄疸、哮喘、疟疾、水肿初起等。   (二)操作方法   1.将中草药(如灵仙叶、毛茛、大蒜等)适量洗净,切碎,捣烂。   2.将药物敷于一定部位。一般痹证敷于关节肿胀处;坐骨神经痛敷于承山、环跳穴;疟疾敷陶道穴;黄疸敷一侧内关穴(病情发转再敷另一侧);哮喘敷天突或膻中穴。上覆盖纱布、塑料纸,用胶布固定。   3.待局部自觉有蚁行感,皮肤红、灼、疼痛时,即将药取下。几小时后皮肤起泡胀满。经常规消毒,用消毒针刺入水泡下方,抽出泡内液体。上覆以无菌纱布并固定。若有液体渗出,可继续抽吸。   (三)注意事项   1.施术前要向病员说明该疗法的作用、操作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变化情况。   2.药饼不宜过湿,敷的范围不宜过大。敷药后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3.发泡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切勿碰破水泡,抽液时要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若已感染、按感染伤口处理。   4.体弱者慎用本法,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