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小结.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小结

*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 纲 要 求 课 程 标 准 握主旨精要 明备考方向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及演变历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共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西汉时经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的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出现了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本部分内容是近年高考重点和难点。5年23考:考过法家思想的特点;仁政思想的内涵;董仲舒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和意义;道家“无为”思想;德礼和刑罚的关系;法家思想与荀子思想的比较;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联系;儒家思想与教育;各家思想的比较;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周敦颐思想的内涵;王阳明、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备考时应关注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比较、儒家思想对改善当今民生的启示、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形成的影响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等。 另外明末清初的时代特点经常和必修一、二结合起来考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李贽“异端”思想,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相同点等都是潜在考点。 此外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点也很容易出题考查。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 冲击 新文化 运动 利用 维新 变法 批判 明清 创新 宋元 独尊 西汉 压制 秦朝 冷落 先秦 原因 地位 时期 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及“仁政”主张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儒生对郡县制不满,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出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 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 史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史料二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三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1)表现: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