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内耗与阿米巴的关系V01
企业内耗与阿米巴的关系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你常会听到公司中层或基层的抱怨以及诸多不爽,其实这就是企业的内耗。
浅析企业内耗与阿米巴的关系之前,对它们的认知过程应为如是几个方面,什么是内耗?什么是企业内耗?什么是阿米巴?阿米巴的管理模式源于哪里?企业内耗与阿米巴的关系?(这些是研究企业内耗与阿米巴关系的准备工作)
一、内耗:
内耗一词源于物理学,其意为: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于1984.10.25在《文汇报》中提到“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后,其意被引证解释为团体内部,因不协调、闹矛盾而无谓地消耗精力、物力等。
二、企业内耗:
有人说:“企业内,部门间或部门内部只顾及局部利益,不以大局为重,使得企业不能做到的一种顽疾。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我们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起小会了!
2.4蔑视制度
公司的管理制度化。起初还不大理解,后来明白了boss的苦心,公司的各种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以绩效和考勤为最!
2.5敏感度太高企业内耗多,有个原因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欢猜来猜去,相互不信任。比如我对一个经理说“你处理这件事情有问题”,他可能联想到我不喜欢他这个人,有意针对他。然后他会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不是上次请客没有叫我?最后一定找一个理由,于是误解就造成了。
2.6犯“君子”错误
这世界真正坏人不多,就像真正好人不多一样。但中国人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企业行为。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君子”,与员工讲情义,绝对是好事,但如果违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君子”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
2.7推卸责任
这是我所看到的“台词~”(可以代替我对它的总结。)我们公司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真正遇到麻烦时,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交:“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不去想,他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就要负起多少责。 在我们公司,人事和财务工作不好做,因为他们代表公司行使职权,最容易被经理们“转手”责任。当你正常过问他们事务的时候,经理们会很反感,认为你触了他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他的权力;可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大家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经理们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我们头上。
2.8缺乏包容性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做了人事经理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 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屁股决定大脑”,就是本位主义,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屁股(个人立场)控制了。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就像李敖所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一样。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那都是练胸怀去了,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心胸自然开阔,连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老窝在办公室那点地方,做手头那点事情,怎么大气得起来?有点事就急了。
2.9缺乏文化性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公司工作,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机会,结果公司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公司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去实现公司的目标,这远比技能重要。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谈起工作都是专家,就是不会与人相处。 有的企业做不长,做不强,技术和管理是表象,真正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气质,不是画个浓妆就学得会的。学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的硬件标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软件,是性格和态度,是文化。所以外企招聘员工强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他们更注重内在素质,这才是决定个人价值的关键。
事实上,普遍存在于中国企业(包括上市企业)的许多内耗现象,通读之后,决定回应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