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礼赞金门山川形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是礼赞金门山川形势

每年農曆的九月十五日,金門各界都要舉行紀念南宋大儒朱熹周年冥誕祭典,至今已有八百七十五年了,這是為了懷念先賢教化金門子弟的恩德。 朱熹生平事蹟 朱熹為儒學大師,江西婺源人,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0年)福建尤溪,歿於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享年七十。 朱熹的一生,十九歲登進士,歷經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當時朝廷奸佞當道,他耿介不婀的個性,使他從政之路壯志難伸,然而他在儒學的造詣,卻是令人崇仰的,後世之曰「朱文公」。後又配祀學宮。明洪武初年(公元1267年)詔立朱學於學宮,為天下之學範。清康熙朝(公元1661年)從祀孔廟,升十哲之次。身後之榮耀,與他一生的學術成就,在儒學史上,堪為孔孟以後第一人 朱熹與金門的文風 朱熹於高宗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登進士,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派任同安主簿(主管稅務的職官)歷時五年,擔任主簿,還須兼儒學事,他做事勤勉踏實,賦稅簿籍,每天都須查核清楚,才肯休息。重視文教,建經史閣,作教思堂,教育同安子弟,敦風勵俗革除積弊,禁止人民出家為僧尼,以一位卑微地方官,竟如此勤政努力,確實罕見。當時金門隸屬同安縣綏德鄉翔風里,其政績深深影響到金門各個層面。 有關朱熹與金門的關係,以舊志文獻所載列舉如下:   一是禮讚金門山川形勢:朱熹曾到過鴻漸山,嘆曰:「鴻漸腦已渡江矣。又曰:鴻漸反背皆是同(同安),乃向浯(金門)也。」。金門島上各聚落,凡是能與鴻漸山對照的,沒有不吉利的,按鴻漸為金門對岸最高之山,山形秀美,為地脈發源之地,腦即龍首,意即金門島之形成,源自鴻漸山之地骨龍脈,回照祖山,人文一定很昌盛,所以金門聚落營造,必須對照祖山。朱熹當日來到金門見島上林木茂密,景色宜人,民風純樸,曾贊譽此地:「此日山林,即他日儒林。」預言此地將文風蔚起,明、清兩代金門科甲鼎盛,果然印證了朱熹的預言。 二是興建「燕南書院」教育金門子弟:《滄浯瑣錄》載:「朱子主邑簿,採風島上,以禮導民,浯既被化,因立書院於燕南山,自後家弦戶誦,優游正義,涵詠聖經,則風俗一丕變也。」按經考証:  「燕南山則今之太文山,在古坵村後,朱熹所建書院,在金門金城鎮古坵村附近太文山上,該地介於唐代牧馬之地豐蓮山,和明代千戶所城之間,農業發達人口聚集,擇於太文山上建立書院,至為合情合理。在此選取秀民,課以詩書,導之禮樂,對金門文風蔚起,風俗淳厚,自有相當影響。鄉人感念朱熹教化恩德,清代在「浯江書院」內建朱子祠一所,並以鄉里名賢配祀。 燕南書院是朱熹在金門留下的人文地標。燕南書院到了元代,由於讀書人為遠離異族,不求功名,相傳此書院廢於此時;改以元代所設的浯洲書院替代,明朝金門的讀書風氣再起,光是萬曆年間,就中十五進士。至清代康熙年間又設浯江書院。 三是奠定金門社會組織和禮儀規範:宋王朝承接唐末五代十國紛亂之局,原有士族社會組織規範,破壞殆盡,士風敗壞,風俗磽薄,道德淪喪。朱熹為挽救五代以來世風的頹敗,致力提倡恢復宗法秩序和社會倫理制度,今日金門社會的宗族組織、宗廟制度和社會禮俗規範,都源自朱熹所倡的「宗子法」和朱熹所著《古今家祭禮》、《家禮》等書。    「朱子教化金門」,歷八百年,自宋以來「金門士人論文章氣節,皆以朱子聖賢哲學為宗」,影響所及,元朝一代九十年間,金門無人登科第仕外族。 朱子在漳州時揭示的古喪葬嫁娶禮俗,之後所訂的「白鹿洞書院學規」,今仍為金門民間所奉行。金門以往上山、下海的婦女,頭頂都要裹一條黑色或花色紋圍巾,藉以防風沙吹打,此巾稱為「文公巾」 四是影響金門士風:金門自受朱熹教化後,士子涵詠詩書,優游正義,文質彬彬,文風因之蔚起,有明一代科甲鼎盛,而有「海濱鄒魯」之稱。金門士子有「理學名賢」之稱的丘葵,即為朱熹四傳弟子。 受朱熹教化,金門鄉賢多以「士多讀書取高第」為志,先後出了四十四位進士。如明萬曆十七年同安縣高中八名進士,其中金門籍就有五人,至今金門尚有「五桂聯芳」匾額,因此有「無地不開花,無金不成同」的說法。在明代,榕園慰廬的西洪村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諺,而清代武功之盛,更曾「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又如內洋鄭用錫是開台進士,瓊林蔡廷蘭則是開澎進士等等。 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一六八七年)建置浯江書院,至乾隆三十一年(西元一七六六年)院內另闢「朱子祠」,奉祀朱子迄今,相沿有二百三十七年歷史,為地方文化的特色,「朱子祠」於民國八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經內政部評定公告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金門人對朱熹的崇仰程度,除了立祠祭祀外,更由多次斥資翻修朱子祠可以看得出來,最近二次,分別是在西元2000年,耗資二千萬重修,另一次則為西元2004年,耗資一千二百萬元進行「朱子祠」活化再利用工程,準備將祠堂和講堂前於民國五十年代初期興建的二層樓水泥建築拆除,並增設儀門、廊道、竹籬等,使古蹟恢復原貌,講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