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监控及影响分析.docVIP

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监控及影响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监控及影响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铁路建设项目隧道施工监控及影响分析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易造成一定的地表、地下水的漏失或水位下降,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实施过程对隧道的监控,得出施工过程对地表、地下水影响,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工程;隧道;监控 1、前言 隧道工程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施工过程中可能揭露暗河、溶洞等岩溶形态,袭夺地表的井、泉眼、水塘等的水资源,引起地表、地下水的漏失或水位下降,产生地表岩溶塌陷等问题,对隧道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施工全过程实施地表水环境观测,密切关注地表水变化趋势,为建设、设计及施工单位反馈相关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使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隧道基本情况 隧道为设计速度为200km/h的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双线隧道,全长7400m。隧道于2010年11月开工,预计2016年6月贯通。 (1)地形地貌 隧道地处滇池盆地与玉溪盆地分水岭地带,为构造侵蚀、剥蚀浅切割低中山区,地形切割弱、波状起伏,测区山脊与沟谷相间排列北东向展布,山脊标高2000~2250m,山包浑圆,自然斜坡坡度15~25deg;,山间沟谷(盆)地标高1850~1950m,地形切割深100~300m,沟谷宽缓,低中山与沟谷平缓过渡。 隧道经过地段地表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既有工程设施(公路、厂矿、砖厂、引水渠等)较多。斜坡区植被较为丰富,以杉木、松树、油胺为主,其次为人工幼林地,植被覆盖率约60%。 (2)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Q4al+pl)淤泥质黏土,坡洪积(Q4dl+pl)角砾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粉质黏土(松软土)、角砾土;下伏基岩为震旦系陡山沱组(Zbd)砂岩、页岩,南沱组(Zbn)页岩,前震旦系昆阳群黑山头组(Pt1hs)板岩夹砂岩、板岩夹白云岩。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测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板块次级构造单元康滇古隆起带,地处云南山字型构造(亦称通海山字型构造)前弧内侧。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隧道穿越段挟持于普渡河断裂南延东支刺桐关逆断层与下村正断层之间,处于大尖山向斜西翼。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隧道穿越区域性的大断层—温水营平移断层、宝峰断层(推测)、刺桐关逆断层北东支。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图B1),全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4)水文地质概况 地表水:测区位于分水岭地带,以北为金沙江水系,经宝峰盆地汇入滇池;以南为珠江水系,汇入玉溪盆地。地表水系以浅切割低中山沟谷、坡面侵蚀性冲沟为特征,坡面型沟谷侵蚀较强烈,多呈羽状或树枝状分布,地形起伏小、沟头分水岭袭夺强烈。隧道顶部分布有大春河水库,水库始建于1956年,总库容343.70万m3,属小(一)型水库,坝型为黏土心墙坝。 地下水:测区地下水类型单一,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全隧预测经常涌水量为20700 m3/d,最大涌水量为25000m3/d。 (5)隧道设计概况 隧道进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出口采用台阶式洞门,考虑地震设防,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对于隧道斜切、斜切延伸段及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全隧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全隧施工过程中加强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其成果信息及时反馈于施工,适时调整工法及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为满足工期要求、便于施工通风及解决弃碴场地等问题,本隧共须设4个斜井。隧道竣工后,1、2应进行封堵,3、4号斜井作为永久的救援通道。 (6)外环境情况 隧道顶部分布有清水河村等3处居民区,大春河水库、大春河干渠等地表灌溉、饮用水体。 3、隧道施工期对地表水监控方案 (1)监控内容、范围及内容 1)监控内容为:隧道顶部地表水体; 2)监控范围:线路右侧1km、左侧1km,区域面积14.77km2; 3)监控内容:水库、山泉、水池的水位、流量等。 (2)监控点的布设 每个泉水处、水池、水库、隧道口设置1个水位或流量监控点。 (3)监控的时段 监控时段为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