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伦理学绪论PPT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G·L·Engel 首次提出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强调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重视生物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主张医学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全面的为病人服务。 (二)生物医学模式 1、生物医学模式的概念: 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在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2、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 (1)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生物医学方面的诊治,在其结构内没有给心理的社会的行为方面留下诊治、思维空间。 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科学。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病人,不单是一种生物学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状态。决定人是否患病,不仅要考虑其生物学变量,还要考虑心理、社会状态的变量,这就要求在更广泛的联系上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 心理、情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感情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无论喜、怒、哀、乐,抒发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疏泄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那将对你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甚至会引起疾病。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此时的七情,便成了致病因素。中医讲“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的七情致病,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案例:林黛玉的病一大半是抑郁导致的 病因: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寄人篱下、心高气傲) 中医辨证,其病应该属郁症,当抑郁情绪出现时,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肝。在中医理论中,肝主要负责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储存身体的养分,疏泄则是指身体的疏通调节(新陈代谢)功能。我们可以把肝理解为一个物流控制中心,负责管理身体各种物质的流通及运输。 2、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 (2)已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变 生物医学模式已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变。在近三百年中,已经深入医务人员的思维习惯中,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总是从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学特性上进行思考、认识健康、认识疾病、进行防治;习惯地、不自觉地撇开心理、社会因素。使医务人员思考范围总是局限在这个领域中,养成了孤立地、片面地考虑问题的习惯,临床思维,医学科学研究材料的总结,卫生管理决策等,都是只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内兜圈子,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辩证法,全面地把握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 2、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 (3)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 常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考察人体,把人体看成一架精密的“机器”。近代医学采用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使近代医学积累了许多新的事实,分化出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等学科,这种研究方法,促进了医学科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使近代医学“只看到它们的存在,看不到它们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只看到它们的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它们的运动。”(恩格斯语)这就妨碍了对实际过程中多因素综合变化的全面认识。 2、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 (4)导致医患关系疏远 生物医学模式导致医患关系疏远。生物医学模式只从生物学的角度和还原方法分析研究人,就必然把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抛弃了;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伦理观念也淡漠了,医患关系不如从前,在某种程度上倒退了。使病人与疾病分离,为了探求发病因素,找出病原体及关键的生物学变量材料,往往把病人的排泄物、病理组织标本拿来,孤立地进行检验,作为整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完全消失了,看到的只是体液和细胞,而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却完全被忽略或遗忘了。这样,病人与疾病就被分割了。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生理的人与有头脑有理想的人被割裂了。 (三)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什么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则将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即要卫生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逐步扩大服务范围(简称四个扩大):1.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2.由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3.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4.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x
- 第四章疼痛的药物治疗【85页】.pptx
- 直销新人的十二个误区.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10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二).docx VIP
- 钢筋加工棚设计计算书.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CQI-8分层过程审核_1.pptx
- 2025四川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运营管理专员等岗位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15春讲课用PPT:《矛盾论》、《实践论》导读课件.ppt VIP
- 《民航求职面试技巧》教案 第9课 民航中文面试技巧(一).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