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综合练习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讲综合练习三

第十四讲:综合练习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题(分) 风筝趣话 索鸿英 ①人是万物之灵,凡想得出的,总是要设法做出来,风筝便是生动的一例。我们祖先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实在羡慕,又看见风吹落叶飞舞,便萌生了风筝的创意。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巧匠鲁班就“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还有“墨之作木鸢,三年而飞”。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发出嗡嗡如“铮”声,因而取名“风筝”。我国人民喜爱放风筝,春、秋两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踏青放风筝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②说起放风筝,人的心态也是各异。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同是在放风筝,心情就大不相同。薛宝钗放大雁风筝是心情舒畅,春风得意,怡然自乐。林黛玉放风筝是要“放晦气”,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将黛玉的风筝咯登一声齐根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去了”。贾宝玉却是借景抒情,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剪断,让自己的风筝去与林黛玉的风筝“两个作伴儿罢”。曹雪芹在这里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真是妙笔生花,其实他本人就是风筝高手。 ③在科学家那儿,风筝又别有一番风采了。我国明代王逵在《蠡海集》中,记载了用纸鸢测风的试验。最著名的要数“万户飞天”试验了。我国明代有一位向往飞上天空的科学家万户,他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并排安放,然后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椅子背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一切就绪,他坐在椅子上,命人用火将火箭一齐点燃。他想利用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升入天空。结果一声轰鸣,万户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试验未能成功,十分悲壮。但是,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风筝和火箭升空的人。1945年,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基姆在他的著作《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中,生动描绘了万户的事迹。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醒目地标明:“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写上了万户的名字:wanhoo。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天先驱者,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行山”。 ④关于“雷电是什么”的问题,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密者,就是风筝。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丝稠做了一只大风筝,并且在风筝顶端安装了铁丝,风筝线的下端系上铜钥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里,富兰克林做出了“天空乌云中是否存在电荷”的猜想。如果有,他要利用风筝把乌云中的电荷引下来,装入莱顿瓶,进行研究。于是,他与儿子威廉冒着生命危险,把风筝放上天空。当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绳子,他发现大量电荷从铜钥匙进入到莱顿瓶,使莱顿瓶充电,用充得的电荷做电学实验,与地面普通物体带电情况完全一样。由此可见,雷电既不是“上帝之火”,也不是“毒气爆炸”,而是自然界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风筝功不可没! ⑤如今世界在能源危机阴影中徘徊,有人又想起了风筝。科学家发现,放风筝利用高空强劲而稳定的风力发电的成本,比传统的风力涡轮机发电成本要低75%,前景诱人。意大利一家公司巧妙制成风筝发电系统,因此获得了“2006年世界再生能源奖”。 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是当前世界课题。德国工程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用风筝拉动的货轮“白鲸天帆”。利用那里强劲而稳定的风力,拉动货轮前进。据说风力可以节省10—50%的燃料,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7年12月15日,“白鲸天帆”货轮从德国汉堡市起航,经大西洋驶往美国休斯敦市,成为航海一大奇观。 ⑦我国改革开放,风筝作出的贡献也令人瞩目。我国潍坊市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世界各国朋友竞相展示风筝技艺,增进友谊,促进了投资和贸易,可谓“风筝搭台,经济唱戏”。发明风筝是创新,而巧妙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并且是硕果累累,古今绵延不绝。 1.文首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第②段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分) 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分) A.风筝的创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巧匠鲁班。 B.民间喜爱放飞风筝是因有早春踏青的习俗。 C.“万户飞天”是足以让后人纪念的标志性的试验。 D.文中运用引用、反问等方法来阐述“风筝趣话”。 4.依照文意,标题中的“趣”字与人类生活中哪些方面相关?(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题。(分) 西栅的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