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燥机-任务书(教师用)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陈洪涛 学 号: 0601510119 设计(论文)题目: 干燥机组设计 起 迄 日 期: 2010年3月22日~6月27日 设计(论文)地点: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指 导 教 师: 吴萍 专业负责人:
发任务书日期: 2010年3月12日
任务书填写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各课题的具体情况填写,经学生所在专业的负责人审查、系部领导签字后生效。此任务书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填好并发给学生;
2.任务书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任务书内填写的内容,必须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情况相一致,若有变更,应当经过所在专业及系部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重新填写;
4.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等名称的填写,应写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
5.任务书内“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8年3月15日”或“2008-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床设计和机械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法,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技术文件编写的格式。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课题任务的内容:进行干燥机组设计。
2、课题任务的要求:
机组的使用环境:高温、湿度大、腐蚀性环境,厂房洁净度较高,厂房无吊车。
机组的使用状态:长时间连续运行。设备使用寿命:三班制,20年。
机组设计技术条件:车型:左手车;碳纤维束数:8束;工艺速度:1#干燥机20~25m/min、2#干燥机15~20m/min
1#、2#干燥机除辊的加热形式、箱体尺寸及运行速度不同外,其余皆相同。
干燥辊置于干燥室内,1#机干燥辊内通80℃,0.3Mpa热水,2#机干燥辊内通0.3Mpa蒸汽。
尺寸:φ600±0.03×400mm
运动精度:装配后辊部径向最大跳动≤0.05mm
表面处理:辊部表面镀硬铬后精磨并抛光处理,粗糙度Ra0.2,感官镜面,铬层保留厚度≥0.05mm。
设备在考虑到结构强度、刚度、震动之外,还要考虑到噪音,安全操作等因素,力图整机性能稳定,外观轮廓简洁、便于安装、维护。 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
3.对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图表、实物样品等〕: 一、图纸量要求:
总图纸量大于4张0#图
二、说明书要求
说明书条理清楚,说明正确,字数大于1.2万字 4.主要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1987.
[2](日)桐荣良三,秦霁光等译. 干燥装置手册[M].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8.
[3] 许镇宇. 机械零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
[4] 余俊,全永昕等. 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
[5] 蔡春源. 新编机械设计实用手册[M]. 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1990.
[6] 魏大昌主编. 化纤机械设计原理[M].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1991.
[7] 高雨声等编. 化纤设备[M].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
[8] 成大先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9] 于淑娟,姜立军,沙中瑛,张明耀等.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3, 28(6):1~8.
[10] 王建明,谢育,王光伟. 热定型对涤纶细特丝微结构和染色性能的影响[J].服装学院学报,1999, 19(1):8~13.
[11] 贺福. 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与加压水蒸汽牵伸机[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4,29(6):13~18.
[12] 贺福、李润民等. 生产碳纤维的关键设备—碳化炉[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6,31(4):18~20.
[13] 贺福,杨永岗等. 创新是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必由之路[J]. 材料导报,2000, 14(11). 19~20
[14] 霍肖旭,刘红林,曾晓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