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光学课件 11-5迈克耳孙干涉仪
结论:作为绝对参考系的以太不存在. 例:(5213)用波长为λ的 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图中 所示的装置,观察空气薄 膜上下表面反射光形成的 等厚干涉条纹.试在装置 图下方的方框内画出相应 的干涉条纹,只画暗条纹, 表示出它们的形状,条数 和疏密. 例:(318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观察从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形成的牛顿环.若使 平凸透镜慢慢地垂直向 上移动,从透镜顶点与 平面玻璃接触到两者距 离为d的移动过程中,移过视场中某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等于_______________. 例:(318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牛顿环装置,观察从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形成的牛顿环.若使 平凸透镜慢慢地垂直向 上移动,从透镜顶点与 平面玻璃接触到两者距 离为d的移动过程中,移过视场中某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等于_______________. 例:(3516)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2. (B) λ/(2n). (C) λ/n. (D) . [ ] 例:(3516)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2. (B) λ/(2n). (C) λ/n. (D) . [ ] 光程差 明纹 暗纹 边缘 暗环 中心 明环 ? 光程差 明纹 暗纹 边缘 暗纹 中心 明纹 2d/λ 明纹 暗纹 Δ变化λ,条纹集体移一个间距。 空气膜厚度e变化λ/2,条纹集体移一个间距。 空气膜厚度e变化d,移过视场中某固定观察点的条纹数目应有2d/λ条。 2d/λ D 插入介质片后光程差 光程差变化 介质片厚度 光程差 D * 11-1 相干光 11-2 杨氏双缝干涉 劳埃德镜 11-3 光程 薄膜干涉 11-4 劈尖 牛顿环 11-5 迈克耳孙干涉仪 第十一章 光学 --- 光的干涉 迈克耳孙? 迈克耳孙? (Albert Abraban Michelson,1852─1931) ? 美国物理学家.1852 年12月19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雷诺(现属波兰),后随父母移居美国,1877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长;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31年5月9日在帕萨迪纳逝世. 迈克耳孙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 他发明了一种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在研究光谱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887年他与美国物理学家E.W.莫雷合作,进行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这是一个最重大的否定性实验,它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迈克耳孙首倡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提出在天文学中利用干涉效应的可能性,并且用自己设计的星体干涉仪测量了恒星参宿四的直径. 由于创制了精密的光学仪器和利用这些仪器所完成的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迈克耳孙于190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单色光源 反射镜 反射镜 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光路及结构 与 成 角 补偿板 分光板 移动导轨 反射镜 反射镜 单色光源 光程差 的像 当 不垂直于 时,可形成劈尖型等厚干涉条纹. 反射镜 反射镜 单色光源 二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主要特性 (1)两相干光束完全分开; (2)两光束的光程差可调. 三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应用 1.可用移动反射镜M1的方法,测长度或波长. d↑?k↑ 更高级次的环从中心“涌出”,所有的环都往外扩。 d↓?k↓原最高级次的环向中心“缩进”,所有的环都往里缩。 明纹 暗纹 干涉条纹的移动 当 与 之间距离变大时 ,圆形干涉条纹从中心一个个涌出, 并向外扩张, 干涉条纹变密; 距离变小时,圆形干涉条纹一个个向中心缩进, 干涉条纹变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