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好当前乡镇城镇化建设调研对策.
抓好当前乡镇城镇化建设调研对策
一、基本情况
地理环境。**县**镇座落在梧州市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梧州市180公里、桂林市130公里,西接来宾市金秀县,北靠桂林市荔浦县。是梧州市、桂林市、来宾市的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321国道南北贯通,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经济活跃,是梧州市的北大门。1993年撤乡建镇,**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人口现状。全镇所辖9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7万人,非农业人口806人,集镇规划区人口4500人。
镇域用地。全镇面积1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65亩,占总面积11%。其中水田面积19080亩,人均0.81亩;旱地1785亩,人均0.08亩,其余为居住用地和荒地,全镇属于山区的丘陵地区。
经济发展状况。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46万元,农业产值2039万元,林业收入121万元,畜牧业收入3568万元,渔业收入47万元,财政总收入377万元,人均纯收入2131元,镇内有红砖厂3家,针织厂6家,采石灰石场3处,重晶矿厂1家。镇内还蕴藏着黄金、铝锌等矿产资源。建材业是镇工业的支柱产业。农业以水稻、水果、生猪、养蚕、茶叶为主,其中屯巴茶、柿子、水果起引导作用。
道路交通。国道321线贯穿全镇南北,途经**、壮村、貌仪三个村委会;新忠公路穿越城区,途经本镇双垌、坝头村委会,**至四联村、谢村村委会已铺设了水泥路面,其余村委会都全部通了公路,交通便利。
二、发展现状
镇区地理位置及现状用地特征
镇区位于国道321线,距县城西北12公里的地方,镇用地布局位于**河的西面,呈南北向的带状结构,国道321线的东面和镇区的西北面为丘陵山地,南北向为平原地带。镇区内道路有纵横两条道路,与外界交通联系只有**新兴大街与321国道连接。**河由北往南,穿城区而过。
镇区现状。
1、人口。镇区现状居住有4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6人,外地暂住人口300人。
2、公共建筑及分布情况。
镇内除政府、镇直单位办公外,还有供销社、信用社以及商业、服务业各类主要公共建筑,近年来还投资兴建新的政府大厦、成教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敬老院,新开发建成了新兴街商住小区,并将旧电影院、供销社日杂门市部,政府旧院开发建成了商贸小区,由于新修建了24米宽的大街,铺设水泥路面、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大部分单位,商家都搬到新街上。**市场位于旧城区中心,主干道的旁边,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圩日赶集人数在15000人左右,平时有7000人左右。
镇现有**中心小学一所,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学生300人;托儿所5所,入托儿童230人;新建卫生院1所,占地面积35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职工17人。
住宅建筑
镇区现状居住用地25公顷,人均55.6平方米,住宅建筑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村的村民住宅,大多数已拆改建成砖混结构2到3层的房屋,少部分为泥砖瓦房;另一部分为**大街开发的临街住宅,大多数是3到4层框架结构的商住两用住宅。
(四)道路交通
目前除了国道外,镇区的内部道路网络只有纵横两条,老旧街8米宽街道一条。
电力、电讯
镇内已建有小水电站两座,为中良电站和峡口电站,已收归县统一管理调度,建成35千伏变电站一座,变压器总容量为4950千伏安,电源并网由县城引来,年用电供求正常。
目前,全镇九个行政村中村村通了电话、有线电视。
给水、排水
给水,现状供水附近山冲水,只能满足居民生活饮用水要求,遇旱季时流量严重不足。
排水,基本上为自然排放,仅主要街道及商住小区市场周边建有排水管道。
三、城镇化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镇被列为县、市、区三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年来,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40万元,拓宽城区街道和全镇的路网点建设,兴建了一批配套设施和部分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旧街的改造,拓宽街道,由原来仅有3至4米扩宽为8米,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镇总体规划始于1988年,1999年又进一步修订,并且尚未修订详细规划,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真正指导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使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下矛盾:
1、道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断面过小,不利于交通疏散。
2、商业网点集中在交通要点上,每到圩日,交通严重堵塞。
3、市场面积过小,不利于农副产品聚散。
4、居民住房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旧城改造步伐缓慢,城镇面貌与镇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5、基础设施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镇建设发展。
6、水资源缺乏,遇旱季居民饮用水发生困难,严重制约着全镇的经济发展。
7、由于镇财力有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