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7年高考18家作文题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高考18家作文题解析

2007年高考18套卷作文题简要解析 汤正良 李作霖 №01 全国卷I(河南、河北、广西、山西、黑龙江、内蒙以及陕西用)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要题析: 有人将这样的作文命题形式看作“看图作文”,这种理解是不对的,“看图作文”是将图画的内容演义为文字。实际上这还是材料作文,只是以漫画材料替代文字材料而已,也还是由材料出发,引申到其他种种现象发表感想和议论。这种形式与11年前——1996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提供两幅漫画——《给六指手整形手术》和《截错了》写“更喜欢其中某一幅漫画”的评论也是不同的,那是写文艺评论。 以漫画材料替代文字材料的作文命题,增设了一道理解漫画表达意义的障碍。我对高考作文增设这么一道审题障碍表示怀疑,考作文考到理解漫画的意义指向去了,有这个必要么?何况漫画的特点是表意含蓄,就是成人理解也是常常不到位的。即如1996年高考题提供的两幅漫画,其表意是讥讽在当时企业整合(关、停、并、转)、人员调配(转岗、下岗)等背景下该留的未留该去的未去现象的,但当时就闹出了医务工作者发文抗议的笑话;看到网上一些对“摔了一跤”这幅漫画理解的文字,也是让人啼笑皆非的。考生要是首先就倒在了这个外围阵地上,岂不冤枉?(必然有不少倒在这外围阵地上的遗憾战士——比如写环保写和谐一类的。) “摔了一跤”这幅漫画的表意指向是什么呢?孩子脚踩西瓜皮摔了一跤,这本属正常,但家庭、学校、社会都众口一词大呼小叫“出事了吧”,将“摔一跤”定性为“出事了”,这不过是表现了我们的教育者过分关注孩子,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磕碰挫折过分担忧,其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过于谨小慎微,不利于孩子的自我历练和自我成长,不利于孩子品格完善和个性发展。联系到我们的现实教育实际,孩子上学迟个到,上课打个瞌睡,玩一回电游,看一回武侠,接个异性同学电话,等等一类,我们的教师家长不是也都常常如临大敌般当回“事”来郑重处理么?其实,谁的成长历程不都是在错误和挫折中不断自我总结教训、提高认知、纠正错误、积累经验的呢? 这幅漫画的表意指向主要是针对教育者的不良心态和错误处置的,其他什么地上的西瓜皮该由谁负责,孩子应该正确面对挫折,都是脱离了漫画本意的(“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是必须要有材料基础的)。一般来说,材料作文具有思维的发散性,立意的多向性,话题的可辩性,但全国卷I今年的命题与去年乌鸦叼山羊的寓言材料命题一样,其思维方向是定向的,立意角度是单一的。 (汤正良) №02 全国卷II(吉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要题析: 这里提供的两则材料取自现实生活本身,命题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自选角度作文。这与那种由此及彼引申开去的寓言式材料作文是不同的,这种命题,你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但还是应该回归到对材料本身的分析评价上来。这种对具体的现象作具体的分析评价的命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宿构套作,其导向是好的。 这个命题的评价角度不外乎三:一是从丛飞的角度,资助他人的目的不在求回报,人生的主要意义在于一生中能为他人做些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让别人得到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自己得到精神上的轻松与满足;二是从接受丛飞资助完成学业且就在本地工作的几位年轻人的角度,中国人历来崇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韩信曾数次重修漂母之坟以报一饭之恩,这些年轻人“竟然”“居然”之举当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三是希望小学的孩子能知恩图报,传承助人为乐的爱心和美德,其意义已然超越资助本身。这两则材料形成了对比,我们立意行文可以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正反分析评价。 对这个命题,考生认知上没有大问题,但有可能写得空泛杂碎。文章当在说理通达、材料精当、意像丰厚上见高低。 (汤正良) №03 北京卷 25.阅读下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