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2P技术在校园网中的控制与管理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P2P技术在校园网中的控制与管理
专 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系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毕业设计评语
题目: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毕业设计得分: 答辩得分: 综合评定: 指导老师评语:
指 导 教 师(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小组)评语: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2
引言 4
第一章 背景与现况 1
1.1开发背景 1
1.2 现状与方案 3
第二章 概述 7
2.1 P2P技术介绍 7
2.2 P2P网络的特点 9
2.2.1 分散化 9
2.2.2 可扩展性 10
2.2.3 健壮性 10
2.2.4 隐私性 10
2.2.5 负载均衡 11
2.3 校园网中的P2P技术应用 11
2.3.1 文件交换 11
2.3.2 视频点播和直播 11
2.3.3 在线交流 11
2.3.4 对等计算和协同工作 12
2.4 P2P的关键技术 12
2.4.1 集中方式索引 12
2.4.2 广播方式 12
2.4.3 动态哈希表的方式 13
2.5 P2P流量特征及对校园网的影响 13
2.5.1 版权问题及高速传输 13
2.5.2 超大容量及安全性 13
2.5.3 大量消耗网络带宽问题 14
2.5.4 上下流量对称 14
2.5.5 业务点分布广泛 14
第三章 流量识别 14
3.1 P2P流量识别原理 14
3.1.1 基于端口的识别 15
3.1.2 基于深度数据包检测 15
3.1.3 基于传输层信息进行检测 16
3.2 P2P流量识别的对比分析 18
3.2.1 基于流量特征的检测技术 18
3.2.2 深层数据包检测技术 19
3.2.3 基于传输层信息和基于应用层数据分析技术 20
3.3 P2P流量是别的关键技术及算法 20
第四章 P2P流量控制及控制系统 22
4.1 流量控制技术 22
4.1.1 直路串接控制技术 22
4.1.2 旁路干扰控制技术 23
4.2 P2P流量分析与控制系统 23
4.3 管理中心 24
4.3.1 Web服务器 24
4.3.2 通信服务器 25
4.3.3 oracle 服务器 25
4.4 P2P流量分析仪的主要功能 25
4.5 控制方案 26
4.5.1 加强lP管理 26
4.5.2 限制浏览BT网站 27
4.5.3 封闭BT下载端口 27
4.5.4 使用HTTP代理过滤应用层协议 28
4.5.5 控制整体BT下载流量 28
4.5.6 加载PDLM模块 29
结论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P2P技术在校园网中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
P2P(peer-to-peer,对等体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占用大量网络可用带宽,并采用随机端口,数据加密和协议伪装等技术来逃避检测。P2P应用的流行和泛滥,占用带宽,吞噬大量的网络资源,因此需要一种健壮、高效的P2P流量检测方法。文章分析了4种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方法的原理,从准确性、实时性和健壮性3个方面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协议指纹的新型P2P流分类方案,并对P2P流量分类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P2P业务流量在对Intemet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