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历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训练样题历史试题精选.docVIP

4 历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训练样题历史试题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 历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训练样题历史试题精选

历 史 第Ⅰ卷 (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2.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 )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3.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4.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 ) 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5.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 ) A   B  C    D 6.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 )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7.《乾隆实录》中记载:“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说明了雍正时期 ( ) A.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宰相权力被再度分割 D.君主专制体制不断走向衰落 8.右图为近代日本发动的黄海大战的形势图。此战的直接影响是( ) A.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B.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C.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9.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说:“天下归往谓之王,天下不归往,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夫王不王,专视民之聚散与向背名之,非谓其黄屋左,威权无上也。”其的主要意图是 ( ) A.建立共和 B.加强皇权 C.倡导民权 D.推翻帝制 10.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 ( ) A.《时务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格局基本格局奠定 C.19世纪,福建巡抚在台湾开设中国第一部无线电台 D.《渔光曲》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1.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为此,他提出 (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12. 鲁迅说:“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最早提出“文学改良”的是 ( ) A.陈独秀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