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具”不可小觑的戏剧手段
中外戏剧很早就注意到使用“道具”的重要性了,最明显的例证便是:在浩如烟海的戏剧艺术宝库中,直接以某器物而冠名的剧作俯拾皆是,如《琵琶记》、《香囊记》、《桃花扇》、《风筝误》、《十五贯》、《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椅子》等等。此中所显现出的中外古今剧作家对“道具”运用的高度自觉意识,是不言自明的。“道具”在戏剧艺术中是常用且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术语,专指在舞台上供人物表演所用的器物,如衣饰披挂、茶杯碗碟、桌椅箱柜等。“道具”的设置,在戏剧家手里往往是其艺术匠心的一种独特表现――一件极其平常而普通的小小什物,到了高明的戏剧大师手上,每每能出神入化,妙用无穷,演绎出千古不朽的戏剧精品。可以说,在漫长的中外戏剧艺术创作实践中,戏剧家们素有重视并且大力使用“道具”的优良传统。“道具”为什么在戏剧中是必不可少的?戏剧为什么不能摆脱其对“道具”的依赖性呢?
一、从戏剧所表现的内容看,“道具”具有再现生活的功能。
文学是人学。文学描写的中心对象毋庸置疑是作为各种社会关系之总和的形形色色的人,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戏剧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举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便绝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他必须首先要活着,然后才能言及其他,因此也就须臾离不开涉及衣、食、住、行诸方面的可满足人之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用品或物件。从此角度而论,戏剧舞台上出现某些与人物衣、食、住、行诸方面休戚相关的物品,如桌子、椅子、扇子、衣饰、茶杯、马鞭、行囊等等,即完全在生活的情理之中。这些物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搬演世态人情的戏剧舞台上出现这些物品,其实不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而已。就拿古代反映爱情的戏剧来说吧,为什么剧中总会出现金钗玉环、宝玉项坠、钿盒脂粉、扇子罗帕等“道具”呢?这是因为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无论是由父母包办或自由恋爱,通常男方都要向女方赠送一件礼物以作为见证。这件礼物往往成为彼此间婚姻关系的信物或凭证。像《玉镜台》里的那面玉镜,《荆钗说》里的那枚荆钗,《长生殿》里的那个钿盒,《桃花扇》里的那面诗扇,《奥赛罗》里的那方草莓绢等等,实际上都扮演着爱情的信物的角色。舞台上出现作为爱情信物的这些“道具”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并通过剧作家的精心安排,在男女主人公之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假如缺少这些“道具”,故事情节、男欢女爱反倒颇有些悖逆情理,不符合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了。
二、舞台上所展示的道具,是由戏剧本身的特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所决定的。
不可否认,戏剧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由演员(活人)扮演剧中人物角色(活人)并直接表演给观众(活人)看的,而不是像小说等体裁那样采取叙述的方式。一位小说家自然可以毫不费力地对某些事物花费洋洋洒洒数万言的篇幅予以细腻入微的描绘(如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对“伏盖公寓”的详尽得近乎??嗦繁杂的那种写法)。尽管人们总爱用“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等溢美之词来赞美小说家高超的写作技艺,然而那种描写毕竟是虚幻乌有的,读者充其量只能凭借想象去间接感受它、领悟它,却丝毫无法直接观瞻它、感触它。而戏剧展示的故事、情节、场景,属于实情实景的客观存在,可以当众表演,不容许来半点虚构或编造的东西来蒙骗观众。从理论上讲,舞台上只有设置“道具”多与少的问题,如《新房客》中的堆满家具的房子,《等待戈多》中的屈指可数的桔树、绳索,而极少甚至根本不存在无任何一件“道具”的“空空如也”的场景。因此,可以这样断言:只要戏剧存在,“道具”就永远不会在戏剧舞台上消失。
同样,戏剧中“道具”的设置,并非简单地依据舞台之上堆砌物件的多或少而论,因为芜而不杂的“多”与省俭精当的“少”,同样都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剧作家对“道具”运用的妥当适宜与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各发其能”――即关键是要审察、推究“道具”与剧中人物以及戏剧情节之间,是否存在密不可分的某种内在必然性。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的《新房客》中的“道具”是塞满了房间,堵死了门窗,而且连天花板上都吊满了的家具什物。最后家具多得整幢楼都装不下。人们无法上下楼,城市因此交通阻滞,连塞纳河都被堵住,不流水了。新房客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令人窒息的家具中间与世隔绝。《新房客》体现了作者运用“物”来表现主题的艺术特点。物充斥一切空间,堵塞各种通道,造成了令人感到压抑的舞台气氛。人服从于物,受制于物,物成了舞台的主人,也成了生活的主人,人仅居于次要位置,成了物的附庸。剧作就这样表现了西方世界中物质压迫、扭曲人性、窒息人的心灵的主题。“道具”在剧中的这种艺术处理,含有象征的寓意,于荒诞之中孕含哲理,深刻含蓄而又耐人寻味。因此,“道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