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清洁生产与应用 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清洁生产与应用 教学课件

《清洁生产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清洁生产与应用 雷兆武 leizhaowu2001@163.com 论文: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现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清洁生产概念与内涵 第三节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 第四节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五节 资源、能源与清洁生产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二、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总之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资源短缺 (三)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而存在。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石油工业的崛起,导致工业分布过分集中,城市人口过分密集,环境污染由局部扩大到区域,由单一的大气污染扩大到气体、水体、土壤和食品等方面的污染,有的已酿成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如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大范围生态破坏。 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三类: 1.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破坏和酸雨; 2.大面积森林毁坏、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频繁。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3.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81.4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14.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54.8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59.4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49.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2.5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7.3万吨)。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2005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2个(占4.2%)、二级标准的城市293个(占56.1%)、三级标准的城市152个(占29.1%)、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5个(占10.6%)。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3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2168.4万吨,生活排放量为380.9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82.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948.9万吨,生活排放量为233.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11.2万吨。 2005年,全国开展酸雨监测的696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357个(占51.3%),其中浙江省象山县、安吉县,福建邵武市,江西瑞金市酸雨频率为100%。 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4亿吨,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654.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6.1%。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40%。 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共减少760万公顷。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16万公顷。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特别是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 2005年,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特别重大环境事件4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较大事故18起,一般事故41起。 按事件起因分类,安全生产事故次生的环境事件26起(占34.2%),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26起(占34.2%),企业违法排污19起(占25%),其他5起(占6.6%);按污染类型分类,水污染事件41起,大气污染事件24起,土壤污染事件13起,固体废物污染事件4起,分别占总数的53.9%、31.6%、17.1%、5.3%。 (二)资源短缺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包括能源、水资源、工业资源(即矿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等。 人类在发展技术、文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水平的同时,急剧大量地消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