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docx

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课本次赛课活动,15位教师讲了7个教学内容,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基于自己的课堂、基于自己的理解,对待同一个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其实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两天,大家听课的热情高涨,自从组委会公布我的手机号后,我的手机短信爆满,共收到了178条短信。有对讲课教师的溢美之词,也有疑惑或者建议。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回复。下面,我结合大家的观点以及我对这些课的理解,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小学#老师受到了听课老师的热捧,盛赞他的形象和语言可与主持人、播音员媲美。他的课《解方程》让我想起了老子的话:道法自然。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刘敏老师评价高老师的课把握等式性质的本源,推演解方程的过程,拓展方程的外延,架起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市实验小学#老师《组合图形》,让我们知道课是如何从简单走向深刻,让我们也看到女教师一样可以把数学课上得如此理性而有深度。#州来#实验小学3老师充满着智慧和激情。《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与人民大学附小一直追求的四声课堂“笑声、掌声、质疑声、争辩声”是如此的契合。@实验小学@老师《数与形》一课,我觉得她就像一个红娘,为抽象的数与美丽的形做了一个很好的媒,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巨大魅力。@市通山县@老师《实际问题与方程》,采取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扎实、平实和真实的课堂。@市@二小@老师《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告诉我们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思路有多宽,数学就有多奇妙。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邵秀良老师评价该课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四十七中小学部2老师《一亿有多大》一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理念。@老师说:@敏老师在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时,教师将实验证明的结果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景物对比。如@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一亿有多大,做得真好,值得借鉴。@市古城县@中学小学部@老师是一位很有教学张力的年轻教师。《数与形》一课最大亮点是她借助学具和多媒体非常好地服务了教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数与形结合的真正意义还是为了抽象的数。@市@区外国语实验小学@老师《实际问题与方程》一课关注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善于挖掘解决问题的“根”。?@市@小学@老师是一位创新型教师,《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创意频生,效果颇佳,这是深度思考、勇于实践的结果。@市第三实验小学 @老师是一位非常关注教学细节的教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细腻而自然。@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沉着冷静、游刃有余源于她的充分预设,《解方程》一课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她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市实验小学@老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让我们明白学习的高效在于是否抓住核心。自信、自主、有趣、有效,这是我听完@市2学校席莉老师《一亿有多大》的课一个深刻的感受。她的教学魅力在于让数学课变得如此有意思和有意义。手机尾号为889的老师评价:@老师讲得真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完全调动起来了。2市实验小学2老师《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一课让我们明晰了复习课的功能: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我认为一节好的课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评判标准,是否读懂教材和是否读懂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把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作为我们不变的追求。一、读懂教材——明白教什么。读懂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维,进而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恰当地表达数学思维的成果。我们如何去做?把握三个原则。1.从整体联系上去解读教材也就是前思后想,瞻前顾后。这次赛课,大家感到疑惑最大的就是解方程与实际问题与方程。高泓老师在练习题里让学生判断哪个x是方程的解。其中出了两道判断题:21-x=9 3÷x=1.5。有很多老师发信息,问高老师为什么关于这个教学难点问题一带而过。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判断是不是它的解,学生直接把x的值代进去就可以了,这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讲。难的是解的过程,教材例3和例4专门再讲。让我们纠结的是?21-x=9,一年级学生就能知道x等于几,到五年级了,却要花5步才能算出来。而且学生总是会出现错误,因为他们常常会在两边先减去21,因为在他们固有的思维里,把x放在左边,要把左边的数抵消。我可以这样肯定的说,学生刚开始接触方程,就不会对方程有好感。因为它似乎在告诉学生,方程就是一个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很复杂的怪物。但教材为何又要这样编写呢?因为编者考虑到用算术方法解方程走远,到初中后学代数,要用等式性质来解,所以直接摒弃了算术方法解方程。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想法是好的,但不接地气。也有老师发现六年级数学里的解方程并没有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或许他们把两边相除的步骤省去了。那么,如何该如何处理?我个人认为是否可以这样调整。先让

文档评论(0)

lhq6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