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学问的转折与形成-东华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苞学问的转折与形成-东华大学

《東華漢學》第4 期;頁 1─38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6 年 9 月 方苞學問的轉折與形成 ∗ 丁亞傑 【摘要】 綜觀方苞一生,康熙三十年之前究心詞章,康熙三十年折入朱學,康 熙五十年潛研三禮,這是融合文學、理學與經學的過程。對方苞而言,從 文學、理學到經學,只是治學對象的選擇,抑或學問的轉折?研究此一系 列問題,可從傳記情境探索,每個人終其一生以其獨特的興趣、動機、欲 求、期望、宗教、意識型態等觀點,解釋其所接觸的世界,且試圖改變這 個世界。方苞以經生自命,但後世少論其經學,所注目者仍是其詞章之學。 方苞的經世文論,從作者而論,學習的對象是實用知識,自我的定位是學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2 東華漢學.第4期.2006年9月 者;從作品而論,重視文章功能,以日常生活所需為文章的內容;從讀者 而論,以實用經驗取代審美經驗。這些都形成了文學主體的消失。方苞選 擇朱子之學,是從晚明諸遺老心性之學的內在世界,返回到經世之學的外 在世界,這一關鍵就是禮,借禮以重建合理的社會。所以可說方苞學問的 規模,其後有一定的邏輯推導而成,僅以文士視之,並不能見方苞治學之 全。 關鍵詞:方苞 經世 朱子 禮學 方苞學問的轉折與形成 3 一、緒論 蘇惇元( 1801─ 1857 )於《望溪先生年譜.附錄》備引諸家評論方 苞( 1668─ 1749 ),先以經義,次則文章,如韓菼(1637─ 1704 )云:「日 以一心貫穿數千年古書,六通四辟,使程、朱並世得斯人往復議論,則 諸經之覆,所發必倍增矣。」指出方苞心力所在,在上溯程、朱,歸本 經典,發明經義,清楚的說明方苞的學問路向。陳宏謀( 1696─ 1771 ) 云:「望溪經說,不惟經義開明,可以蕩滌人心之邪穢,維持禮俗。」 1也指出方苞經說義理湛深,而有經世濟民之用,並隱約道出方苞禮學的 成就。 但江藩( 1761─ 1831 )卻全然不如此,嘗云:「是時,三禮館總裁 方侍郎苞,自負其學,見永,即以所疑〈士冠禮〉、〈士昏禮〉數事為 問,從容答之。苞負氣不服,永哂之而已。」並引汪中(1744─ 1794 ) 語:「吾所罵者,皆非不知古今者,惟恐莠亂苗爾;若方苞、袁枚輩, 豈屑屑罵之哉。」其子汪喜孫( 1786─ 1847 )為《漢學師承記》作跋, 1 《望溪先生年譜.附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道光二十七年刊本, 1981年1月),頁11─12,其餘諸家評論,見頁11─15。 4 東華漢學.第4期.2006年9月 除三禮學外,並攻駁其詞章之學:「方靈皋以時文為古文,三禮之學, 等之自檜而下。」江藩在《國朝經師經義目錄》論及三禮時,更云:「方 苞輩,更不足道矣。」2方苞所長在經學,尤在三禮,而諸氏心目所及, 視方苞如無物。 這與四庫館臣評方苞文集互異:「苞於經學研究較深,集中說經之 3 文最多,大抵指事類情,有所闡發。」 這一判斷,甚為精確,但是對於 2 見徐洪興編校:《漢學師承記(外二種)》(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6月), 〈江永〉,卷5,頁93;〈汪中〉,卷7,頁133;〈跋〉,頁160;《國朝 經師經義目錄.禮》,頁170。方苞向江永問禮事,戴震( 1723─1777)〈江 慎修先生事略狀〉:「三禮館總裁方侍郎苞素負其學,及聞先生,願得見, 見則以〈士冠禮〉、〈士昏禮〉中數事為問,先生從容置答,乃大折服。」 錢大昕(1728─1804) 〈江先生永傳〉:「桐城方侍郎苞素以三禮自負,聞 先生名,願一見。見則以所疑〈士冠禮〉、〈士昏禮〉中數事為問,先生從 容置答,乃大折服。」徐復觀(1903─1982)已指出其誣,見《 中國思想史 論集續編.清代漢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2年3月),頁 511─5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