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PPT.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PPT

生长成熟池包括原粒细胞至分叶核粒细胞相互衔接的6个阶段,已可从细胞形态上加以辩认。原粒至中幼粒细胞阶段,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包括在分裂池(mitoticpool)中。一般1个原粒细胞可经3~5次分裂,增殖为8~32个中幼粒细胞。晚幼粒到分叶核粒细胞阶段包括在成熟池(maturatioin pool)中,细胞不再分裂,约经3~5天从晚幼粒细胞发育成熟为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的粒细胞并不立即至外周血中,而是在贮存池(storage pool)中贮留3~5天。贮存池中的粒细胞数量可为外周血中的15~20倍。正常时粒细胞通过生长成熟池的时间约为10~12天 粒细胞释放至外周血就进入功能池。 进入外周血的粒细胞约半数随着血液循环运行,即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ting granulocyte pool, MGP)。 这两部分粒细胞经常随机交换,动态平衡。粒细胞在功能池贮留时间仅10~12小时,半寿期仅6~7小时,平均6.3小时。 粒细胞在毛细血管丰富的脏器如肺、肝、脾、消化道等以随机方式逸出血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粒细胞约为血管内的20倍。 进入组织的粒细胞不再返回血循环,在组织中的生存期约为1~3天。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 病理性 (1)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下午高 饱餐、激动、运动、高温和严寒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时 均为一过性的 (2)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 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1)急性感染或炎性 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7)其他 异常增生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前者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如白血病细胞) 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 1)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达(100~600)×109/L,早期无症状病例可在50×109/L以下。 2)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MPD):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症。白细胞数常在(10~30)×109/L之间。 2、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granulocytopenia),其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1×109/L。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病毒。某些特殊细菌性感染等。 (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部分急性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 leukemia)。 (3)物理、化学因素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类脂质沉积病如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 (5)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 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推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如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细胞超过3%的称为核右移 (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为再生性左移。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称轻度左移;如>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称为中度左移;如>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称为重度左移。后者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少者,称为退行性左移。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减少,而出现核左移现象,则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核右移是由于缺乏叶酸及(或)维生素B12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在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如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变化,则提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1)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