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扬男汉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世扬男汉族

缅怀恩师高世扬 -------李武 业绩 高世扬(1931-2002),男,四川省崇庆人,汉族。盐湖化学家,盐湖成盐元素化学奠基人,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化学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盐湖研究》主编,《无机化学学报》、《应用化学》编委。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 高世扬院士开创了我国成盐元素化学研究新领域,在盐湖卤水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和无机晶须材料研究等领域均取得突出成绩。在察尔汗盐滩发现该盐湖是现代光卤石矿沉积区和高浓度含钾卤水,为我国建立大型钾肥生产基地提供了依据;在大柴旦盐湖地表卤水区底部沉积中发现柱硼镁石,帮助建立起采用钠硼解石碱解生产硼砂的大柴旦化工厂;在硼酸盐化学方面,首次提出“物理化学稀释成盐”的新学说;在无机材料化学方面,成立了晶须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课题组,现已成为国内集晶须生长理论研究到工业性生产为一体的研发基地。主要研究成果“大柴旦盐湖调查,盐卤硼酸盐化学及综合利用基础研究”获1989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大奖项。 成长 立志:人生历程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高世扬院士就是如此。在他读小学时,正是日寇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疯狂施虐的悲惨年代,就连作为大后方的四川也未能幸免。1940年7-8月,肆无忌惮的日机几乎天天窜入天府之国进行扫射、投弹,炸毁民房。刺耳的警报声不时提醒着人们灾难的来临,但惊慌失措的平民依然被炸得血肉横飞,尸体狼藉,其状惨不忍睹。眼睁睁看着日本侵略者的任意扫射、轰炸,而我们却毫无还手之力,那种惨景给高先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梦魔般的创伤和挥之不去的阴影,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深深地植入到他的灵魂。在他看来,外国列强之所以胆敢不断侵略泱泱中华,而且屡屡得手,每次都能迫使我国割地、赔款,都是由于我们国家近代以来经济和科学落后的原因,这强烈地激励了他年幼的爱国心,立志要科学救国。 求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期间高先生学习都非常刻苦。高先生的中学时代是在当年四川最好的私立树德中学度过的,良好的学风和教学水平使高先生形成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习惯,并伴随他的一生。 GAZSS:与树德中学的大部分青年一样,年轻的高先生特别能坐,他的坐功全校闻名。对书的痴迷导致他往往是连星期天也不跑动(可不全是好事,高先生身材矮小、体质较差可能与当年不爱运动、生活水平差有关系),他经常从早晨开始捧着一本书读到天黑,不只一次忘记了吃饭,而且,即使吃饭时也是心不在焉,标准形象是:一只手拨拉着饭菜,嘴巴在动,而另一只扶着饭碗的手,用肘子压着那书的角,眼睛死盯着书,绝对的书呆子(这个形象在他工作后特别是在野外吃食堂时还不时可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有时弄得食堂的师傅非常生气,在他旁边使劲敲桌子催他快吃)。这个形象也使他获得了GAZSS的光荣称号:高中生活的某一天,同学来房间里找他,蹑手蹑脚的观察了好一阵子,正在里面读书的他居然没有任何察觉,“你在看什么呀?” 同学说“书像磁场一样的吸引你,就叫你‘高斯’好了!”从此,“GAZSS”这个绰号广泛传播,一直沿用到了大学里。 专业:经意不经意之间,高先生选择了他从事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专业。在私立树德中学学习时记忆最深而又对他影响大的非参观成都理学院化学实验室莫属,万花筒般的化学变化使他十分羡慕和向往化学科学,浓厚的兴趣决定了他的学科发展方向,最终他以肄业资格高分成绩被录入四川大学化学系(不知是当年的风气还是高先生对毕业拿学位没兴趣,成绩优秀的他总是提前毕业,弄得最后没什么证)。 在大学学习期间,高先生三年全靠二等助学金生活(解放了,地主阶级穷了,不过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地富反坏右分子之说,不然他可没机会)。三年间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乘坐过公共汽车,没有买票看过电影,没有钱花在买书和衣物上。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集中精力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形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由于国家需要建设人材,1953年提前毕业。 工作 大学毕业后高先生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1953年8月至1955年11月在学部委员柳大纲教授领导的荧光料课题组从事分析工作,1955年至1965年随柳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工作,1965年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工作。 工作后,高先生一直坚持学习,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两年间他一边工作,一边结合工作加强自学,认真仔细地读完了著名分析化学家KOLTHOFF著“In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中“Volumetric Analysis”和“Calorimetric Ana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